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孤独文人面对秋夜时的复杂心境,既有怀才不遇的苦闷,又有对历史兴衰的感慨。全诗通过细腻的环境描写和内心独白,展现了古代知识分子的典型精神世界。
开头"索莫对孤灯"就像现代人深夜独自面对台灯的场景,阴云密布暗示心情沉重。"自嗟怜十上"说的是多次应试不中的自怜,就像今天有人反复考公务员却总落榜的无奈。"谁肯待三征"则表达了对伯乐难遇的失望,好比有才华的人却得不到赏识。
中间部分用"秦塞草""汉家陵"这些历史遗迹,带出对古今变迁的思考。安静的城池、结冰的池塘、飞过的白鹭、独行的僧人,这些画面共同营造出冷清寂寥的氛围,就像电影里的空镜头,无声地传递着孤独感。
最后两句最耐人寻味:明明老家还在,却说"归未曾",这种矛盾心理很像现代漂泊者——既思念家乡,又因种种原因无法真正回归。全诗把个人命运放在历史长河中观照,让读者看到,千百年来人们面对的怀才不遇、孤独彷徨其实都是相通的。
贾岛
贾岛(779~843年),字浪(阆)仙,唐代诗人。汉族,唐朝河北道幽州范阳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早年出家为僧,号无本。自号“碣石山人”。据说在洛阳的时候后因当时有命令禁止和尚午后外出,贾岛做诗发牢骚,被韩愈发现其才华。后受教于韩愈,并还俗参加科举,但累举不中第。唐文宗的时候被排挤,贬做长江主簿。唐武宗会昌年初由普州司仓参军改任司户,未任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