叵要居仁宅,先须入礼门。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虽然只有短短两句,但讲了一个很实在的道理:想要成为真正有品德的人,得先从学习礼仪规矩开始。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 1. "居仁宅"就像住进"善良品德的大房子",比喻想成为仁德之人。但诗人说"叵要"(别急着)直接追求这个目标,因为品德不是空中楼阁。

2. "先须入礼门"指出关键步骤:就像进房子要先走大门,培养品德要先从"礼"这个入口开始。这里的"礼"可以理解为待人接物的基本规范、社会交往的文明准则。

诗人用"住宅子"这个生活化比喻告诉我们: - 品德修养需要循序渐进,不能跳过基础 - 日常礼仪是品德的根基,就像门是房子的必经之路 - 表面规矩(礼)和内在品德(仁)是相辅相成的

这道理放在今天依然适用:想成为受人尊敬的人,光有善良愿望不够,还需要通过具体行为(比如守时、礼貌、尊重他人)来体现。就像装修房子要先打好地基,培养人格也要从最基础的文明习惯做起。

张载

张载,安平(今河北安平)人。生卒年不详。性格闲雅,博学多闻。曾任佐著作郎、著作郎、记室督、中书侍郎等职。西晋末年世乱,托病告归。张载与其弟张协、张亢,都以文学著称,时称“三张”。其中,载、协相近,亢则略逊一筹。《文心雕龙》说:“孟阳、景阳,才绮而相埒。”一说,“三张”指张亢与张载、张协二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