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书蒋溥奏进所刻御制诗集书此志怀

伊余有结习,对时耽属咏。
赋诗何必多,杜老言诚正,
况乎居九五,所贵行实政。
享帚虞舛缺,综录予所命,
杀青匪素志,既成姑以听。
裒然宛成帙,十二年言行,
其间悯农切,今昔颇可证。
治未臻唐虞,志徒希贤圣,
他年讽兹什,惭否复难定。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是一首表达诗人对诗歌创作和治国理念的歌谣体诗。接下来,我会尝试用通俗的语言为您分析这首诗:

首句“伊余有结习,对时耽属咏”,“伊余”是说话人自称,“结习”指的是久已形成的习惯,“耽”是沉迷的意思,“属咏”则是作诗。诗人表达了自己喜欢作诗的习惯和沉迷其中的情感。

第二句“赋诗何必多,杜老言诚正”,这里提到了杜甫(杜老是对他的尊称)。诗人认为作诗不在于数量,而是要真诚,要表达出真实的情感和思想,这是对诗歌创作的一种理解和追求。

第三句“况乎居九五,所贵行实政”,诗人可能是在表达自己对身为统治者或者领导者的身份的认知,认为自己更应该重视实际行动和政务,而不仅仅是写诗作文。这里的九五可能是对皇帝的隐喻。

接下来的诗句“享帚虞舛缺,综录予所命,杀青匪素志”,描述了诗人处理事务的过程和方法。“享帚”可能是指清理、整理,“虞舛缺”是预料到可能会有疏漏或错误的地方,“综录”是指汇总记录,“杀青”是书籍出版的最后一个环节,意味着诗人将他的作品整理出版。“匪素志”表示这不是他原本的意愿,也就是说写诗并非他的初衷,而是形势所迫。

接下来的诗句描述了诗人的作品内容。“裒然宛成帙,十二年言行”,说明他的作品汇集了自己的经历和想法,涵盖了十二年的言行。“其间悯农切,今昔颇可证”,表达了他对农民的深切同情和对现实的关注。这也反映在他的诗歌创作中。

最后两句“治未臻唐虞,志徒希贤圣”,表达了诗人对治理国家的理想和目标。“唐虞”是古代的理想社会,“志徒希贤圣”说明他的志向是追随圣贤的脚步。他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够鼓励和启发人们向着更好的未来努力。最后的“他年讽兹什,惭否复难定”,表达了他对未来读者阅读他的作品后的反应的不确定感,也可能反映出一种谦虚的态度。

总的来说,这首诗展现了诗人对诗歌创作的热爱和对治国理念的追求。他强调诗歌要真诚、有内涵,同时也体现了他的谦虚和对未来的期待。他的诗作涵盖了自己的经历和想法,关注社会现实,表达了对农民的深切同情和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