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闻洛滨吹笙

王子千年后,笙音五夜闻。逶迤绕清洛,断续下仙云。
泄泄飘难定,啾啾曲未分。松风助幽律,波月动轻文。
凤管听何远,鸾声若在群。暗空思羽盖,馀气自氛氲。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夜晚在洛水边听到笙声的奇妙体验,充满了神话色彩和空灵的美感。

开篇用"王子"这个典故(可能指周灵王的太子王子乔,传说他擅长吹笙),说虽然王子已逝千年,但今夜又听到了他那样的仙乐。接下来的四句用"逶迤"(曲折绵延)、"断续"等词,生动描写了笙声在洛水上空飘荡的样子——时而像沿着洛水蜿蜒流淌,时而又像从云端飘落下来。

"泄泄"形容笙声轻盈飘忽,"啾啾"则模拟了乐声的细碎多变,让人感觉这音乐既难以捉摸又充满变化。随后诗人用"松风"和"波月"来衬托音乐——松涛为笙声增添了幽深的韵律,水波映着月光,仿佛也被音乐带动泛起了涟漪。

最后四句把音乐比作传说中的凤箫鸾鸣,说这乐声既像从远方传来,又仿佛近在耳边。在黑暗的夜空中,诗人想象着神仙乘坐的羽盖(装饰羽毛的车驾),而空气中似乎还残留着仙乐带来的神秘气息。

全诗最妙的是把听觉感受转化为视觉形象,让无形的音乐变得可见可感。诗人通过洛水、仙云、松风、波月等一系列意象,营造出一个亦真亦幻的仙境,让读者仿佛也能听到那穿越千年的空灵笙音,感受到音乐带来的超越时空的震撼。

张仲素

张仲素(约769~819)唐代诗人,字绘之。符离(今安徽宿州)人,郡望河间鄚县(今河北任丘)。贞元十四年(798)进士,又中博学宏词科,为武宁军从事,元和间,任司勋员外郎,又从礼部郎中充任翰林学士,迁中书舍人。张仲素擅长乐府诗,善写思妇心情。如"袅袅城边柳,青青陌上桑。提笼忘采叶,昨夜梦渔阳"(《春闺思》),"梦里分明见关塞,不知何路向金微"(《秋闺思》),刻画细腻,委婉动人。其他如《塞下曲》等,语言慷慨,意气昂扬,歌颂了边防将士的战斗精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