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及注释
巫山七百里,巴水三回曲。
巫山之长有七百里,巴水的水流弯曲,曲折颇多。
巴水:指巴地,在今天四川省。三回曲:水流弯曲,长江在四川一带曲折颇多。三,不是确数,是约数,很多的意思。
笛声下复高,猿啼断还续。
行在巴水之上,不断有阵阵悠扬的笛声传来,声调时高时低,两岸的猿啼不断,断了还续。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巫山之长有七百里,巴水的水流弯曲,曲折颇多。行在巴水之上,不断有阵阵悠扬的笛声传来,声调时高时低,两岸的猿啼不断,断了还续。
注释
巴水:指巴地,在今天四川省。
三回曲:水流弯曲,长江在四川一带曲折颇多。三,不是确数,是约数,很多的意思。
简析
自汉魏以来,历代文人就在有关蜀道的作品中对其加以描写渲染。萧纲的《蜀道难》写了巫山一带的险峻地势,诗歌短小而凝练。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短诗用简洁的画面描绘了蜀道(四川一带山路)的险峻与旅途的孤寂。
前两句"巫山七百里,巴水三回曲"像航拍镜头:连绵七百里的巫山山脉与蜿蜒曲折的巴水,用数字和方位词直接勾勒出蜀道"山长水绕"的立体地形。这里的"三回曲"不是确数,而是强调江水像蛇一样反复扭动的姿态。
后两句突然加入声音元素:时高时低的笛声与断断续续的猿啼,让画面立刻生动起来。笛声可能是山中行人的自娱,猿啼则是自然界的回应,两种声音在山谷里形成奇妙的二重奏。"下复高"让人联想到笛声在山谷中的回声效果,"断还续"则暗示猿声的凄凉悠长。
全诗妙在20个字就完成了"山水画+声音特效"的组合:先给你看险峻的风景,再让你听见穿行其间的人类与自然的对话。没有直接说"路难走",但曲折的水路、回荡的笛声、哀切的猿鸣,都在暗示着行路之难与旅途孤寂。就像现代人用手机拍短视频:先拍个壮丽的山河全景,再配上若隐若现的背景音乐,意境自然就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