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调】落梅风_湖上山翁醉

湖上

山翁醉,仙子扶,草新词粉笺霜兔。船头晚凉湖上雨,锦鸳鸯傍花飞去。

春晚二首

弹珠泪,上宝车,柳青青渭城官舍。杜鹃又啼春去也,两无情水流花谢。

秾妆褪,苏幕遮,过清明小楼春夜。剔银灯快将诗句写,晓风寒海棠花谢。

春情

空凝伫,不见他,画帘垂柳花飞过。髻云偏翠斜金凤亸,碧痕香绣窗茸唾。

水爆仗

椷云气,走电光,翠烟流洞庭湖上。起蛰龙一声何处响?碎桃花禹门春浪。

春晚

寻花径,梦草池,乳莺啼牡丹开未?荒凉故园春事已,谢东风补红添翠。

玄文馆雪夜饮金盘露食马头

寻梅处,泛剡图,白模糊小桥无路。仙霞洞中清事足,金盘露马头香玉。

席上为真士陈玉林作

溪船去,山竹折,玉成林小窗清夜。销金党家何处也?搅琼酥惠船明月。

春思

娇莺韵,乳燕声,盼归舟玉人成病。趁东风远游不见影,浪儿每柳花心性。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曲子像一组江南水乡的春日明信片,用鲜活的画面串起文人雅士的生活情趣。我们分几个场景来感受:

第一幕:湖上微醺图 开篇是水墨画般的场景:喝醉的老翁被比作"仙子"搀扶,在洒满月光的白纸上即兴写诗("霜兔"指毛笔)。傍晚湖面飘雨,鸳鸯从花丛惊飞,凉意与灵动同时扑面而来。

第二幕:春日离别组曲 "春晚二首"像两部连续短剧:前篇是女子含泪上车,柳枝青青的驿站旁,杜鹃啼叫着春天将尽;后篇转到闺房,女子卸了浓妆,在小楼挑灯写诗,窗外海棠凋落——用花谢暗示青春流逝。

第三幕:少女怀春特写 "春情"这段像电影镜头:女子呆望窗外,画帘低垂间只见柳絮飘过。发髻歪了金钗斜("亸"就是下垂),窗纱上还留着咬破樱桃的痕迹("茸唾"指女子咬果的牙印),慵懒的相思跃然纸上。

第四幕:奇幻自然秀 "水爆仗"这段最神奇:爆竹声像龙醒的春雷,炸碎的纸屑如桃花浪,把普通民俗活动写得气势磅礴,仿佛看到洞庭湖上电光流窜的壮观景象。

尾声:文人雅集 最后几段展现文人日常:雪夜饮酒、赏梅访友、溪边竹林聚会。特别提到"销金党家"(指富贵人家)的琼浆玉液,实际是讽刺奢靡,反衬清雅之乐。

全篇精髓在于:用"动态镜头"捕捉转瞬即逝的春景——雨惊鸳鸯、泪溅车辕、爆竹碎红...每个画面都带着轻微的动荡感,恰好呼应春天易逝、人生无常的主题。看似闲散的场景拼接,实则藏着对时光精妙的把玩。

张可久

张可久(约1270~1348以后)字小山(一说名伯远,字可久,号小山)(《尧山堂外纪》);一说名张可久肖像(林晋生作)可久,字伯远,号小山(《词综》);又一说字仲远,号小山(《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庆元(治所在今浙江宁波鄞县)人,元朝重要散曲家,剧作家,与乔吉并称“双壁”,与张养浩合为“二张”。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