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舍

每天蚕时候,村村多闭门。
往来断亲党,啼叫禁儿孙。
不惜兼旬力,将图终岁温。
殷勤马明祝,灯火谨朝昏。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古代农村养蚕季节的忙碌景象,展现了农民为生计全心投入的质朴画面。

前四句像一组镜头:每到养蚕时节,整个村子家家闭门不出,亲戚邻里都不走动了,连小孩的嬉闹声都被禁止。短短几句就让人感受到养蚕时节的紧张氛围——这是个需要绝对专注的农事活动,全村人都进入了"闭关模式"。

后四句道出背后的辛酸:农民们不惜连续劳作几十天,只为换取全年的温饱。最动人的是结尾,村民对着蚕神马明王虔诚祈祷,早晚都不敢怠慢地点灯供奉。这个细节既写实又充满人情味,让人看到在科技不发达的年代,人们把希望寄托在神灵保佑上的朴素信仰。

全诗没有华丽辞藻,就像用白描手法拍纪录片:紧闭的院门、安静的村落、熬夜供奉的身影,这些画面串联起来,让我们穿越时空看到了古人"养蚕如作战"的生活实况。最打动人心的,是字里行间流露出的那种认真生活的劲头——虽然辛苦,但为了全家温饱,一切都值得。

赵汝鐩

赵汝鐩(1172-1246),字明翁,号野谷,袁州(今江西宜春)人。宋太宗八世孙。宁宗嘉泰二年进士。祖父不倦,官少师;父善坚,户部尚书,娶忠文公孙女,家世显赫。理宗绍定二年(1229年)改知郴州,两次击退敌贼侵扰,俘获甚众。四年(1231年),转为荆湖南路提点刑狱,又改湖南宪漕,广南东路转运使,知安吉州,江东提刑,以刑部郎官召。理宗淳祐五年(1245年),出知温州,“以劳属疾”,次年六月辛未卒于任,年七十五岁,积阶中大夫,食邑三百户。八年(1248年)归葬袁州故里。赵汝鐩作为江湖诗派之一员,有《野谷诗稿》传世,存诗近三百首,于时颇负盛名。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