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用前韵二首

乞取刀圭救病身,韩公于此枉天真。
何如夜坐忘躯壳,但有纤毫俱是尘。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用简单直白的语言探讨了一个深刻的哲理:人执着于肉体痛苦时,反而可能忽略了精神的解脱。

第一句"乞取刀圭救病身"写得很实在,就像我们生病时急着找医生开药方一样,表现出人对肉体痛苦的焦虑。但第二句"韩公于此枉天真"突然转折,说连韩愈这样的大文豪执着于治病也是白费心思——这里用历史名人举例,暗示这种执着是人之常情,但未必明智。

后两句给出了更高明的解决之道:与其忙着治病,不如静夜独坐,忘记肉体存在。诗人认为,只要还有一丝一毫对肉体的执着,就仍然被俗世牵绊。这里的"尘"不是指灰尘,而是比喻世俗的牵绊和烦恼。

全诗妙在用治病这个日常小事,引出了"放下执着"的大智慧。就像现代人总为健康焦虑,买各种保健品,诗人却说:真正的健康不在于肉体无病,而在于心灵的超脱。这种思想在今天依然有启发——我们是否太过关注身体,反而忽略了精神世界的建设?

袁燮

(1144—1224)庆元府鄞县人,字和叔,号絜斋。师事陆九渊。孝宗淳熙八年进士。调江阴尉。浙西大饥,前往赈恤有方。宁宗即位,为太学正。庆元党禁起,以论去。召为都官郎官,迁司封郎官、国子祭酒。后为礼部侍郎。与丞相史弥远争议和事,被劾罢。起知温州,进直学士。卒谥正献。有《絜斋集》、《絜斋家塾书钞》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