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台晚步

罡风披拂到层台,杖底烟消野色开。
秋水不教双涧没,夕阴遥挟片云来。
峰坳古径堆黄叶,石窦寒芊长碧苔。
松籁泠然啸归去,昏鸦无约漫相催。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傍晚时分在逍遥台散步时看到的自然景色,以及他内心的感受。全诗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描写,展现了一幅宁静而富有诗意的秋日黄昏图。

首联“罡风披拂到层台,杖底烟消野色开”写诗人拄着拐杖登上高台,强劲的山风吹散了云雾,眼前的原野景色豁然开朗。这里用“罡风”形容山风的猛烈,“披拂”则显得风势柔和,看似矛盾实则生动,既写出风的力度,又带出诗人登高时的畅快心情。

颔联“秋水不教双涧没,夕阴遥挟片云来”继续写景:清澈的秋水流淌在山涧中,没有被暮色完全掩盖;远处的夕阳余晖中,几片云彩缓缓飘来。这两句通过“不教”和“遥挟”的拟人手法,让自然景物显得活泼有生气,也暗示了诗人对美景的留恋。

颈联“峰坳古径堆黄叶,石窦寒芊长碧苔”将视线拉近:山间小路上堆满落叶,石缝里长着青苔。黄叶与碧苔的色彩对比,既点明秋季时令,又营造出幽静古朴的意境。“堆”和“长”两个动词用得巧妙,前者写出落叶之多,后者表现苔藓的生命力。

尾联“松籁泠然啸归去,昏鸦无约漫相催”是全诗的点睛之笔:松涛声像在催促诗人回家,而黄昏的乌鸦也随意地鸣叫着。这里的“啸”字既形容松风之声,也暗含诗人洒脱的心境;“无约”与“漫”字配合,写出乌鸦的自由自在,也反衬出诗人闲适的散步心情。

整首诗以时间为线索,从登台到归去,通过风、水、云、叶、苔、松、鸦等意象,构建出动静结合的画面。诗人没有直接抒情,但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刻画,流露出对山水之美的喜爱和超然物外的心境。特别是尾联的“归去”与“催”字,在宁静中带着一丝淡淡的惆怅,让读者感受到黄昏散步特有的诗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