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
垂杨得地,在楼台侧畔,无人攀折。不似津亭舟紧处,只伴客愁离别。丝过摇金,带铺新翠,雅称莺调舌。芳筵相映,最宜斜挂残月。
却得连日春寒,未教轻滚,一片庭前雪。应恨张郎今老去,难比风流时节。醉眼浑醒,愁眉都展,舞困腰肢怯。有时微笑,把伊绾个双结。
却得连日春寒,未教轻滚,一片庭前雪。应恨张郎今老去,难比风流时节。醉眼浑醒,愁眉都展,舞困腰肢怯。有时微笑,把伊绾个双结。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写的是春天里的一棵杨柳,通过杨柳的视角展现了人生际遇和情感变化。
上片描写杨柳生长在楼台旁边的好位置,不像渡口的杨柳总是见证离别的愁苦。金黄的柳丝和翠绿的柳叶衬着黄莺歌唱,最适合在宴席旁挂着残月的背景。这里用杨柳的"好位置"暗喻人生际遇的不同,渡口的杨柳就像普通人,而楼台边的杨柳则像得到机遇的幸运儿。
下片笔锋一转,说连日春寒让柳絮像雪片般不能轻扬,暗示时运不济。词人自比老去的张郎(可能指唐代诗人张籍),感叹青春不再。但随后情绪又振作起来:酒醒后愁眉舒展,虽然舞动时腰肢已不如从前灵活,但偶尔还能把柳条编成结,露出微笑。这里用杨柳的状态变化,生动表现了人到老年时既怀念青春,又能坦然面对的心态。
全词妙在把杨柳写得像人一样有情感,通过杨柳的境遇变化,含蓄地表达了人生起伏和心境转变。最后"绾个双结"的细节尤其传神,既写柳枝被编结,又暗喻老人偶尔还能找回年轻时的情趣,充满生活气息和乐观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