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赠拔可

昆弋名辈今已稀,秦腔三十年来尚。
高弦急板声犹悲,吹律微畏北风𩗬。
空舲老人(王鼎丞师)侯生曲,颇详叙述知泛旺。
南人新贵五月仙,北人自喜天明亮。
嗟予快耳实非知,止似文章爱奔放。
荒城作客乐官拙,有耳甘聋目甘䁁。
舍中无事弦索鸣,堂上伊忧谁最强。
异哉李子尔何才,独坐乌乌能揣状。
天生长颈必有谓,日日羁禽转哀吭。
自言师法极矜夸,似恃乡愚恣欺诳。
摇头顿足了不惭,听者颇亦嗤其妄。
我思此意正堪伤,寂寂谁能且复狂。
善书殿体必贵人,行看飞去九天上。
不愁持笏作参军,刺史帘前事吟唱。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喜赠拔可》用生动的比喻和直白的语言,表达了对传统戏曲艺术衰落的感慨,同时暗含对人生际遇的思考。

核心内容解析:

1. 传统艺术的衰落 开头用"昆弋名辈今已稀"直接点出传统戏曲(昆曲、弋阳腔)的没落,只剩下秦腔还在坚持。用"高弦急板声犹悲"形容秦腔的高亢悲凉,暗示这种艺术形式虽然还在,但已经失去了昔日的辉煌。

2. 南北艺术的对比 "南人新贵五月仙,北人自喜天明亮"用对比手法,说南方人喜欢新潮的"五月仙"(可能指当时流行的新派艺术),而北方人还守着传统的"天明亮"(可能指传统戏曲名角)。这里暗讽人们追逐新潮,冷落传统。

3. 个人感受的抒发 诗人说自己"快耳实非知",承认自己虽然爱听戏,但不算真懂,就像写文章喜欢奔放风格一样。这种坦诚让读者感到亲切。

4. 对"李子"的描写 诗中提到的"李子"(可能指拔可)是个有趣的人物。他"独坐乌乌能揣状",独自哼唱戏曲;"天生长颈必有谓"用幽默的比喻说他脖子长适合唱戏;"日日羁禽转哀吭"则暗指他像笼中鸟一样,通过唱戏抒发郁闷。

5. 现实的讽刺 "善书殿体必贵人"讽刺现实:写一手好字(殿体指官方字体)的人就能飞黄腾达,而那些真正有才华的艺人("持笏作参军"指戏曲演员)却只能在刺史(官员)面前卖唱。

诗歌魅力:

- 接地气的比喻:用"长颈""笼中鸟"等生活化比喻,让深奥的艺术话题变得易懂。 - 幽默中的心酸:描写李子"摇头顿足了不惭"的滑稽模样,背后却是艺人为了生存的无奈。 - 古今共鸣:虽然写的是古代戏曲,但"传统艺术衰落""真才实学不如表面功夫"等话题,今天依然能引发共鸣。

全诗像朋友聊天一样,用轻松的语气道出严肃的话题:在时代变迁中,真正艺术家的坚持与困境,以及现实社会中才华与际遇的矛盾。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