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晦前一日清晓独游法源寺看海棠花下值冯户部敏昌因同过寺旁亡友黄二景仁旧寓室已倾圯不可入感赋一首
出门谁是看花路,纵马直前知不误。
斜行七里破曙光,马不识途能嗅香。
平明一寺拦街出,万绿冲门马惊逸。
客行下马方拂尘,花下巳有先来人。
羡君何止寻花早,花气入帘餐欲饱。
十分花事惜巳过,砌下渐比枝头多。
明朝更惜花无几,窗外怪风成阵起。
看花人老花莫悲,花下几见常追随。
不然花枝南头两间屋,曾有诗魂抱花宿。
眠时如鸥立如鹤,看得开时复看落。
如今寂寞锁几春,花屋祇当诗人坟。
门阑雨圯纸窗破,时聆唫声夜深堕。
君行叹息欲出门,我更代花招客魂。
君不见客魂定在花深处,怪底曙鸦啼不住。
斜行七里破曙光,马不识途能嗅香。
平明一寺拦街出,万绿冲门马惊逸。
客行下马方拂尘,花下巳有先来人。
羡君何止寻花早,花气入帘餐欲饱。
十分花事惜巳过,砌下渐比枝头多。
明朝更惜花无几,窗外怪风成阵起。
看花人老花莫悲,花下几见常追随。
不然花枝南头两间屋,曾有诗魂抱花宿。
眠时如鸥立如鹤,看得开时复看落。
如今寂寞锁几春,花屋祇当诗人坟。
门阑雨圯纸窗破,时聆唫声夜深堕。
君行叹息欲出门,我更代花招客魂。
君不见客魂定在花深处,怪底曙鸦啼不住。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写的是作者清晨独自去法源寺看海棠花,偶遇朋友冯敏昌,两人一起经过已故好友黄景仁旧居时的感伤。
全诗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1. 寻花路上(前8句):用生动的细节描写清晨骑马寻花的场景。"马不识途能嗅香"这句特别有趣,说马虽然不认识路,但能闻着花香找到地方,侧面写出海棠花香浓郁。寺院突然出现在眼前时,连马都受惊了,更显出花开的盛大景象。
2. 花下偶遇(中间12句):写与朋友在花下相遇,转入对时光流逝的感慨。"砌下渐比枝头多"这句很形象,说地上的落花渐渐比树上的还多,暗示花期将尽。接着用"怪风成阵起"预示明天花朵会更少,带出人生易老的叹息。
3. 悼念亡友(最后12句):看到亡友旧居破败,引发深切怀念。把朋友住过的花间小屋比作"诗人坟",听到破窗中仿佛传来吟诗声,这些描写既凄美又感人。最后用"招客魂"的想象和乌鸦啼叫的意象,表达对逝去友人的不舍之情。
全诗妙在把看花、怀友、感时三种情感自然融合。写花开花落暗喻人生无常,破败的旧居成为思念的载体,寻常的看花之旅因此有了深沉的人生况味。语言生动不晦涩,像"马惊逸""花气入帘"等描写都很有画面感,让读者能直观感受到那个春晓花开的场景和物是人非的惆怅。
洪亮吉
洪亮吉(1746~1809)清代经学家、文学家。初名莲,又名礼吉,字君直,一字稚存,号北江,晚号更生居士。阳湖(今江苏常州)人,籍贯安徽歙县。乾隆五十五年科举榜眼,授编修。嘉庆四年,上书军机王大臣言事,极论时弊,免死戍伊犁。次年诏以“罪亮吉后,言事者日少”,释还。居家十年而卒。文工骈体,与孔广森并肩,学术长于舆地。洪亮吉论人口增长过速之害,实为近代人口学说之先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