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红窗睡·冬夜》描绘了一个寒冷冬夜里的寂寥场景,通过生动的画面和细腻的情感,传递出一种孤独与无奈的情绪。
上片写景:月光把花枝的影子投在墙上,仿佛给墙面划出了界限。晴朗的月光洒在小红楼上,显得格外清冷。到了三更时分,巷口的西风呼啸,冻得小狗不停吠叫。这里用"猧儿寒吠"这个细节,既写出了冬夜的寒冷,又暗示了人的孤寂——连狗都觉得冷得受不了,何况是人呢?
下片转入抒情:诗人用"杨花"自比,说自己的心性像杨花一样轻浮易变。但此刻却不知该去哪里寻找热闹的酒馆戏台,这种轻狂放纵的生活反而让人难以忍受。最后两句形成强烈对比:虽然房间里点着熏香、摆着银鸭造型的香炉(这些都是富贵生活的象征),但主人公却始终打不起精神,处在一种无精打采的状态。
全词最妙的是用热闹反衬寂寞——明明有月光、有熏香、有宠物,环境并不算差,但主人公就是开心不起来。这种"物质丰富但精神空虚"的感觉,在今天看来也很有现实意义。特别是最后"恹恹长在"四个字,把那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忧郁状态写得特别传神,让人读后也能感受到那种挥之不去的低落情绪。
陈维崧
陈维崧(1625~1682)清代词人、骈文作家。字其年,号迦陵。宜兴(今属江苏)人。清初诸生,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授翰林院检讨。54岁时参与修纂《明史》,4年后卒于任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