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过岑山寺忆程山尊旧同此游

重来新涨急,小艇乱中流。树叶春藏寺,溪声夜满楼。

哺儿喧渚鹭,报雨听林鸠。不共狂歌客,登临起暮愁。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重游岑山寺时的所见所感,通过生动的画面和细腻的情感表达了对旧友的思念。

首联"重来新涨急,小艇乱中流"写诗人再次来到岑山寺,看到河水上涨,水流湍急,小船在急流中摇摆不定。这里既写出了实景,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不平静。

中间两联用四个生动的画面展现岑山寺的春日景象: 1. "树叶春藏寺":茂密的树叶几乎要把寺庙藏起来了,说明春天树木生长旺盛。 2. "溪声夜满楼":夜晚溪水的声音充满整个楼阁,说明环境清幽。 3. "哺儿喧渚鹭":水边的鹭鸟正在喂食幼鸟,叫声喧闹。 4. "报雨听林鸠":林中的斑鸠在预报雨天。

这些画面有声有色,充满生机,但尾联笔锋一转:"不共狂歌客,登临起暮愁"。诗人说没有当年一起纵情高歌的朋友相伴,独自登临时在黄昏时分涌起了愁绪。这里的"暮愁"既指黄昏时分的愁绪,也暗含对年华老去的感慨。

全诗通过鲜明的景物对比(热闹的自然景象vs孤独的诗人),突出了物是人非的惆怅。诗人用欢快的自然反衬自己的孤独,这种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让思念之情显得更加深沉动人。

施闰章

施闰章(1619—1683),清初著名诗人。字尚白,一字屺云,号愚山,媲萝居士、蠖斋,晚号矩斋,后人也称施侍读,另有称施佛子。江南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人,顺治六年进士,授刑部主事。十八年举博学鸿儒,授侍讲,预修《明史》,进侍读。文章醇雅,尤工于诗,与同邑高咏等唱和,时号“宣城体”,有“燕台七子”之称,与宋琬有“南施北宋”之名,位“清初六家”之列,处“海内八大家”之中,在清初文学史上享有盛名。著有《学馀堂文集》、《试院冰渊》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