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的冬日行舟图,充满生活气息和人情味。
前两句写水面景色:阳光下的河岔口泛起鱼鳞般的波纹,小船轻轻摇晃,船上传来柔美的《桃叶歌》(江南民歌)。这里用"鳞鳞""汎汎"这些叠词,让人仿佛看到波光粼粼的水面和轻轻摇晃的小船,听到悠扬的船歌。
后两句写旅途见闻:北风夹着斜飞的雪花,正愁找不到过夜的地方,却发现沿途酒旗(古代饭店招牌)林立。这里通过"斜雪北风"与"酒旗多"的对比,既表现了冬日行舟的艰辛,又展现了江南地区商业繁荣、旅店众多的特点。
全诗妙在: 1. 用"鳞鳞""斜雪"等词语让画面动起来 2. 用船歌和酒旗带出江南特色 3. 最后一句转折很巧妙,把"担心没住处"变成"到处都是旅店",让人会心一笑
就像现在开车自驾游,本来担心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结果发现服务区一个接一个,那种安心感跃然纸上。诗人用简练的文字,把冬日江南的景致和旅人的心情都生动地表现出来了。
李群玉
李群玉(808~862),字文山,唐代澧州人。澧县仙眠洲有古迹“水竹居”,旧志记为“李群玉读书处”。李群玉极有诗才,他“居住沅湘,崇师屈宋”,诗写得十分好。《湖南通志·李群玉传》称其诗“诗笔妍丽,才力遒健”。关于他的生平,据《全唐诗·李群玉小传》载,早年杜牧游澧时,劝他参加科举考试,并作诗《送李群玉赴举》,.但他“一上而止”。后来,宰相裴休视察湖南,郑重邀请李群玉再作诗词。他“徒步负琴,远至辇下”,进京向皇帝奉献自己的诗歌“三百篇”。唐宣宗“遍览”其诗,称赞“所进诗歌,异常高雅”,并赐以“锦彩器物”,“授弘文馆校书郎”。三年后辞官回归故里,死后追赐进士及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