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鸣曲

鸡声春晓上林中,一声惊落虾蟆宫。二声唤破枕边梦,
三声行人烟海红。平旦慵将百雏语,蓬松锦绣当阳处。
愧君饮食长相呼,为君昼鸣下高树。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清晨鸡鸣唤醒万物的生动场景,充满生活气息和画面感。

前四句用"三声鸡鸣"串联起清晨的苏醒过程:第一声鸡鸣惊动了月宫(虾蟆宫代指月亮),第二声打破人们的睡梦,第三声响起时赶路的行人已沐浴在朝霞中。这里用递进手法,像镜头推进般展现天色渐亮的过程。

后四句聚焦公鸡本身:天亮后它慵懒地带着小鸡们活动,阳光下羽毛蓬松如锦绣。结尾两句很幽默——公鸡惭愧自己总为食物叫唤,于是白天特意从高树飞下来为人们报时。这种拟人化的描写让公鸡显得憨厚可爱。

全诗妙在三点:一是用声音串联画面,像有声动画;二是观察细致,把普通鸡鸣写得趣味横生;三是赋予动物人性,公鸡的"惭愧"心理让人会心一笑。通过日常小场景,诗人让我们感受到平凡生活中的诗意。

陈陶

陈陶(约公元812—约885年):字嵩伯,号三教布衣。《全唐诗》卷七百四十五“陈陶”传作“岭南(一云鄱阳,一云剑浦)人”。然而从其《闽川梦归》等诗题,以及称建水(在今福建南平市东南,即闽江上游)一带山水为“家山”(《投赠福建路罗中丞》)来看,当是剑浦(今福建南平)人,而岭南(今广东广西一带)或鄱阳(今江西波阳)只是他的祖籍。早年游学长安,善天文历象,尤工诗。举进士不第,遂恣游名山。唐宣宗大中(847—860年)时,隐居洪州西山(在今江西新建县西),后不知所终。有诗十卷,已散佚,后人辑有《陈嵩伯诗集》一卷。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