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孙吉父登第二首

生平心事涉无涯,老去情悰岂复嘉。
便合扁舟归故隐,却寻小圃种幽花。
痴儿侥幸居前列,朴学流传本故家。
第一不宜贪显宦,更烦师友护兰芽。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是一位历经沧桑的老人对人生的感慨和劝诫。全诗语言朴实,情感真挚,充满智慧。

首联写自己一生志向远大,但年老后心境已不如从前。诗人年轻时胸怀广阔,但随着年龄增长,对功名利禄的追求之心渐渐淡去。

颔联表达了归隐田园的愿望。诗人想驾着小船回到故乡,在自家小园里种些幽雅的花草,过清净自在的生活。这里透露出对简单生活的向往。

颈联提到自己的孩子侥幸考取功名,但诗人强调做学问要踏实本分,继承家学传统。"朴学"指朴实无华的学问,反映了诗人重视真才实学而非虚名的态度。

尾联是诗人对后辈的谆谆告诫:第一不要贪图高官厚禄,第二要感谢师友的栽培。用"护兰芽"比喻要珍惜和培养年轻人的成长,形象生动。

全诗展现了诗人淡泊名利、重视真才实学的人生态度,以及对后辈的殷切期望。语言平实却意味深长,既有对过往的反思,也有对未来的期许,读来令人深思。

袁燮

(1144—1224)庆元府鄞县人,字和叔,号絜斋。师事陆九渊。孝宗淳熙八年进士。调江阴尉。浙西大饥,前往赈恤有方。宁宗即位,为太学正。庆元党禁起,以论去。召为都官郎官,迁司封郎官、国子祭酒。后为礼部侍郎。与丞相史弥远争议和事,被劾罢。起知温州,进直学士。卒谥正献。有《絜斋集》、《絜斋家塾书钞》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