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以蟋蟀的鸣叫为引子,描绘了秋夜中游子和空闺思妇的孤独愁绪,整体氛围萧瑟凄凉。
前两句说秋天的声音(蟋蟀叫)本就让人伤感,更何况这叫声如此哀切。这里用蟋蟀的哀鸣定下全诗忧郁的基调。
中间四句形成工整对仗,通过对比手法展现两种孤独:远行的游子在他乡落泪,独守空房的女子在深夜思念。诗人既怜惜闺阁中冷清的梳妆台,又担忧边塞征人的处境。短短几句就勾勒出战争年代普通人被迫分离的无奈。
最后两句将情绪推向高潮:西风越来越紧,眼看寒冬将至。这里"霜雪"既是真实的严寒,也暗指人生中的艰难困苦。全诗通过秋夜蟋蟀声这个细小切入点,把个人离愁与时代苦难紧密结合,让读者感受到乱世中普通人的生存困境。
范姝
范姝,清女诗人。字洛仙,如皋人,范洛仙父母早亡,幼年失怙,在祖父、叔父关怀下成长。她天资慧敏,九岁时就因《咏新月》一诗名传乡里。祖父范盟鸥十分宝贝这个聪明伶俐的小孙女,把她婚配给名门之后李延公。诸生李延公,熟读诗书,写得一手好文章。婚后,琴瑟和谐,闺门酬唱,你赠我答,极笔墨之乐。耳鬓斯磨,唱和自多,但从不给别人看,所以很少有人知道这对青年夫妻能诗能画。天有不测风云,家庭遭难,丈夫亡故。从此,洛仙扫尽铅华,除却彩衫,散发长斋,青灯黄卷,风雨不辍。有《贯月舫集》问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