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僧归金山寺

老归江上寺,不忘旧师恩。驻锡逢山色,停杯见浪痕。
秋涛吞楚驿,晓月上荆门。为访题诗处,莓苔几字存。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讲的是一个老和尚回到江边寺庙的故事,字里行间透着对师父的感恩和对自然的热爱。

开头两句直白有力:老和尚回到江边寺庙,始终记得师父的恩情。就像我们离家多年后回到故乡,最挂念的还是当年教导自己的长辈。

中间四句用四个动作带出沿途风景:挂着禅杖时看到山色,放下酒杯时注意到浪痕,秋日的浪涛仿佛要吞没楚地的驿站,清晨的月亮挂在荆门上空。这些画面像电影镜头一样生动,让读者仿佛跟着老和尚一路前行,看到潮起潮落、日月更替的自然美景。

最后两句最有意思:老和尚想找当年题诗的地方,却发现只剩下青苔覆盖的模糊字迹。这就像我们重访儿时玩耍的角落,发现当年的涂鸦早已斑驳,带着淡淡的时光流逝的感慨。

整首诗妙在把深厚的情感藏在简单的景物里,老和尚对师父的思念、对自然的感悟、对时光的感叹,都通过"山色""浪痕""莓苔"这些平常事物自然流露出来,读着读着就能感受到那种平静中带着温暖的禅意。

许浑

许浑(约791~约858),字用晦(一作仲晦),唐代诗人,润州丹阳(今江苏丹阳)人。晚唐最具影响力的诗人之一,其一生不作古诗,专攻律体;题材以怀古、田园诗为佳,艺术则以偶对整密、诗律纯熟为特色。唯诗中多描写水、雨之景,后人拟之与诗圣杜甫齐名,并以“许浑千首诗,杜甫一生愁”评价之。成年后移家京口(今江苏镇江)丁卯涧,以丁卯名其诗集,后人因称“许丁卯”。许诗误入杜牧集者甚多。代表作有《咸阳城东楼》。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