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古老建筑的沧桑变迁,充满对历史兴衰的感慨。
开头四句写建筑本身:这座建筑从唐朝贞观年间流传至今,结构精巧坚固,像是悬在空中凿建而成。诗人仰头穿过幽暗的阶梯,渐渐到达顶端,突然发现自己已置身云端,展现出建筑的高耸入云。
中间两句转向历史感慨:诗人站在高处,看着远处沧海横流,想到这座建筑见证了多少朝代的兴衰更替。这里的"目击"二字用得巧妙,让建筑仿佛有了生命,成为历史的见证者。
最后两句抒发情感:诗人忍不住想向青天发问("搔首叩青天"),却只听到风中铃铛的声响,像是在诉说着模糊难解的往事。这里的"愁听"二字,把风声铃响都染上了愁绪,暗示着历史真相的难以追寻。
全诗通过登高望远的经历,把空间的高度与时间的深度巧妙结合,让读者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神秘。诗人没有直接说教,而是通过具体的景象和声音,引发我们对历史变迁的思考。
陈大章
陈大章(1659-1727),字仲夔,号雨山,清黄冈(今武汉新洲)县人。陈肇昌次子,清初学者、著名诗人。少从名儒陆陇其,交梁佩兰、陈恭尹,工诗古文。后游学问津书院,问津书院问津堂会课生,勤奋好学,博研经史,能诗会文,善书画,尤工墨菊、行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