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黄楼作

去年重阳不可说,南城夜半千沤发。
水穿城下作雷鸣,泥满城头飞雨滑。
黄花白酒无人问,日暮归来洗靴袜。
岂知还复有今年,把盏对花容一呷。
莫嫌酒薄红粉陋,终胜泥中事锹锸。
黄楼新成壁未干,清河已落霜初杀。
朝来白露如细雨,南山不见千寻刹。
楼前便作海茫茫,楼下空闻橹鸦轧。
薄寒中人老可畏,热酒浇肠气先压。
烟消日出见渔村,远水鳞鳞山齾齾。
诗人猛士杂龙虎,楚舞吴歌乱鹅鸭。
一杯相属君勿辞,此境何殊泛清霅。

译文及注释

去年重阳不可说,南城夜半千沤发。
去年重阳:作者曾预料他的友好来共度佳节,来客既为水所阻,主人亦忙于与水斗争,故云不可说,即无从说起的意思。沤:积水。千沤,极言其水势之大。

水穿城下作雷鸣,泥满城头飞雨滑。

黄花白酒无人问,日暮归来洗靴袜。
黄:菊花。过重阳节要赏菊喝酒,这里以“黄花白酒”代表过重阳节。

岂知还复有今年,把盏对花容一呷。

莫嫌酒薄红粉陋,终胜泥中事锹锸。
红粉:疑指在座侑酒的歌妓。

黄楼新成壁未干,清河已落霜初杀。

朝来白露如细雨,南山不见千寻刹。

楼前便作海茫茫,楼下空闻橹鸦轧。

薄寒中人老可畏,热酒浇肠气先压。
薄寒中(读zhòng)人:是说人中了寒气。

烟消日出见渔村,远水鳞鳞山齾齾。
齾齾(音yà):齿缺不齐,这里形容山峰参差。

诗人猛士杂龙虎,楚舞吴歌乱鹅鸭。

一杯相属君勿辞,此境何殊泛清霅。
霅(zhá):水名,即流入太湖的霅溪。末句实作者回忆、设想江南之词。

注释

①此诗作于元丰元年黄楼新成以后。作者追述去年今日的水灾;欣喜今日的佳节。
②去年重阳,作者曾预料他的友好来共度佳节,来客既为水所阻,主人亦忙于与水斗争,故云不可说,即无从说起的意思。
③沤,积水。千沤,极言其水势之大。
④黄,菊花。过重阳节要赏菊喝酒,这里以“黄花白酒”代表过重阳节。
⑤红粉,疑指在座侑酒的歌妓。
⑥这里是说高刹为白雾迷漫着,瞧不见。
⑦薄寒中(读zhòng)人,是说人中了寒气。
⑧齾齾(音yà),齿缺不齐,这里形容山峰参差。
⑨霅(zhá),水名,即流入太湖的霅溪。末句实作者回忆、设想江南之词。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九日黄楼作》是苏轼在重阳节登黄楼时写下的感慨,用对比手法展现了去年和今年截然不同的心境,充满生活气息和豁达情怀。

去年的狼狈: 开篇就吐槽去年重阳节太惨了——半夜洪水爆发("千沤发"像千万个水泡炸开),雷声般的激流冲垮城墙,泥浆雨水糊一脸。回家时鞋子袜子全是泥,连赏菊喝酒(重阳节传统活动)的心情都没了。这里用"黄花白酒无人问"的冷清,反衬出自然灾害下的狼狈。

今年的惬意: 没想到今年完全不一样!黄楼新建好了(墙壁还没干透),河水退去秋霜初降。早晨白露像细雨,远处南山被雾气笼罩,楼前仿佛一片汪洋(其实是雾气效果),甚至错觉听到楼下有船桨声。这些描写充满朦胧的诗意美,展现苏轼对生活细节的敏锐捕捉。

苦尽甘来的感悟: 他说别嫌弃酒差、歌女不够美,比起去年拿铁锹挖泥巴可强多了!这句特别接地气,用"红粉陋"(化妆粗糙的歌女)和"泥中事锹锸"的对比,把劫后余生的庆幸感写得幽默又真实。

最后的洒脱: 结尾更显豪放:雾气散后看见渔村,山水如画,文人武士混杂("杂龙虎"),歌舞喧闹("乱鹅鸭"形容热闹)。他举杯劝酒说"别推辞",此刻快活得就像在清澈的霅溪泛舟。这种苦中作乐、随遇而安的态度,正是苏轼最打动人的地方。

全诗妙在: 1. 时间对比:去年VS今年的强烈反差,突出心境变化 2. 生活感:洗靴袜、吐槽酒差等细节特别真实 3. 幽默化解苦难:用玩笑口吻说灾难,体现乐观精神 4. 画面感强:从洪水到雾霭再到晴日渔村,像看电影镜头

本质上,这是苏轼用亲身经历告诉我们:生活总有好坏交替,学会在逆境后珍惜平凡日子的小确幸,才是真正的智慧。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