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海所居三首
此是昔年征战处,曾经永日绝人行。
千家寂寂对流水,唯有汀洲春草生。
此去临溪不是遥,楼中望见赤城标。
不知叠嶂重霞里,更有何人度石桥。
家在双峰兰若边,一声秋磬发孤烟。
山连极浦鸟飞尽,月上青林人未眠。
千家寂寂对流水,唯有汀洲春草生。
此去临溪不是遥,楼中望见赤城标。
不知叠嶂重霞里,更有何人度石桥。
家在双峰兰若边,一声秋磬发孤烟。
山连极浦鸟飞尽,月上青林人未眠。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临海所居三首》是顾况描写战争遗迹与隐居生活的组诗,用简单自然的语言展现了深刻的时空对比和生命感悟。
第一首写战后的荒凉。诗人站在曾经的战场,如今只剩空荡的流水和孤零零的春草。这里用"千家寂寂"与"春草生"形成强烈对比——人类文明消逝了,自然却依然生机勃勃,暗示战争对普通人的伤害,以及自然永恒的生命力。
第二首写远眺的孤独。诗人从楼台望见赤城山的标志,却不知道重重山峦后的石桥上是否还有行人。这里的"石桥"可能是隐士往来的象征,诗人用"不知""更有何人"的疑问,表达了对超脱世俗生活的向往,也透露出隐居者的寂寞。
第三首写隐居的宁静。家在寺庙旁,秋日钟声与炊烟相伴,山峦尽头飞鸟消失,月亮升起时人还未睡。后两句特别生动:飞鸟归巢的"尽"与人未眠的"未"形成对照,展现诗人享受夜晚的静谧,在自然中获得内心的平和。
三首诗共同特点是:用"流水""春草""石桥""钟声"等简单意象,构成水墨画般的意境;通过"曾经""不知""一声"等口语化表达,让历史感与生活气息自然融合;最后落脚于"人未眠"的现时体验,让读者感受到诗人对战争创伤的反思,以及对隐居生活的满足。
顾况
顾况(生卒年不详),字逋翁,号华阳真逸(一说华阳真隐)。晚年自号悲翁,汉族,唐朝海盐人,(今在浙江海宁境内)人。唐代诗人、画家、鉴赏家。他一生官位不高,曾任著作郎,因作诗嘲讽得罪权贵,贬饶州司户参军。晚年隐居茅山,有《华阳集》行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