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亡诗三首 其三

曜灵运天机,四节代迁逝。
凄凄朝露凝,烈烈夕风厉。
奈何悼淑俪,仪容永潜翳。
念此如昨日,谁知已卒岁。
改服从朝政,哀心寄私制。
茵帱张故房,朔望临尔祭。
尔祭讵几时,朔望忽复尽。
衾裳一毁撤,千载不复引。
亹亹期月周,戚戚弥相悯。
悲怀感物来,泣涕应情陨。
驾言陟东阜,望坟思纡轸。
徘徊墟墓间,欲去复不忍。
徘徊不忍去,徙倚步踟蹰。
落叶委埏侧,枯荄带坟隅。
孤魂独茕茕,安知灵与无。
投心遵朝命,挥涕强就车。
谁谓帝宫远,路极悲有馀⑴。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是潘岳为悼念亡妻而作,字字血泪,句句深情。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

一、时间带来的痛苦 诗人用"太阳运转""四季更替"的自然规律开篇,反衬出死亡带来的永恒静止——亡妻的容颜永远定格在记忆里。"明明感觉像昨天的事,怎么已经过了一年",这种时间错位感精准捕捉了丧偶者恍惚的心理状态。

二、生活细节的折磨 诗中描写了令人心碎的日常场景:保留着妻子生前用过的床帐,每月初一十五祭奠。但随祭品撤去,现实再次刺痛诗人——这些物品再也不会被使用了。这种通过家居用品寄托哀思的写法,比直接哭喊更让人揪心。

三、坟前的挣扎 最动人的是结尾场景:诗人在坟前徘徊,看着落叶枯草覆盖墓园,想象妻子孤独的灵魂。即便强行上车离开,仍觉得亡妻的身影一路相随。这种"离开却走不出"的矛盾心理,生动展现了丧妻者无法痊愈的伤痛。

全诗没有华丽辞藻,就像在耳边诉说家常。通过"改衣服""撤床铺""坟前徘徊"等生活化细节,让读者真切感受到:最深沉的悲痛不是嚎啕大哭,而是渗透在日常每个角落的钝痛,是看到落叶都会想起亡人的那种无孔不入的思念。

潘岳

潘岳(公元247年~公元300年)即潘安,西晋著名文学家。字安仁,汉族,河南荥阳中牟(今河南郑州中牟大潘庄)人,出生于河南巩县(今河南郑州巩义)。潘安之名始于杜甫《花底》诗“恐是潘安县,堪留卫玠车。”后世遂以潘安称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