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新郎·除月二十二日,乔文梁、洛闻将别余渡江,余亦由陆路之东亭,前一夕赠别
炉火还床罅。
苦今宵、无人送酒,凭谁饷鲊。
掌大雪飞风更恶,一片冷光相射。
人同客、海陵城下。
正倚穷途相慰藉,早明朝、分手心先怕。
忍见汝,江帆挂。
银涛滚滚长东泻。
料经过、寄奴山下。
山光如画。
而我何缘当岁暮,翻向他乡策马。
正故国、冰坚难打。
此去东亭知己少,更无人、念我如君者。
书频寄,鸿堪藉。
苦今宵、无人送酒,凭谁饷鲊。
掌大雪飞风更恶,一片冷光相射。
人同客、海陵城下。
正倚穷途相慰藉,早明朝、分手心先怕。
忍见汝,江帆挂。
银涛滚滚长东泻。
料经过、寄奴山下。
山光如画。
而我何缘当岁暮,翻向他乡策马。
正故国、冰坚难打。
此去东亭知己少,更无人、念我如君者。
书频寄,鸿堪藉。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写的是寒冬腊月里,作者与两位好友即将分别的伤感场景。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
1. 画面感极强的离别场景 开篇就用"炉火还床罅"这样生动的细节,让我们看到寒冬里微弱的炉火从床缝透出的景象。接着描写大雪纷飞、寒风呼啸的夜晚,冷光四射的环境烘托出离别的凄凉。最揪心的是"忍见汝,江帆挂"这句,画面感极强地展现了目送好友乘船远去的无奈。
2. 三层对比凸显孤独 - 空间对比:好友乘船南下,自己却要独自陆路北上 - 时间对比:眼下是岁末寒冬,本该团聚却要分离 - 处境对比:想象好友途经风景如画的寄奴山,自己却要面对冰封的故乡
3. 真挚的友情告白 最后几句直白动人:"更无人、念我如君者"道出了知音难觅的感慨,"书频寄"是最朴实的请求,希望靠书信维系这份珍贵友情。特别是"鸿堪藉"(指望大雁传书)的典故用得自然,不显晦涩。
全词没有华丽辞藻,就像朋友间话别一样自然真挚。最打动人的是那种寒冬深夜、知心好友即将天各一方的真实感受,以及"天下没有不散筵席"的无奈。这种朴实无华却情真意切的表达,正是古典诗词最动人的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