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牡丹(焦成马上口占)
渐老闲情减。春山事、撩心眼。似血桃花,似雪梨花相间。望极雅川,阳焰迷归雁。征鞍方长坂。正魂乱。
旧事如云散。良游盛年俱换。罢说功名,但觉青山归晚。记插宫花,扶醉蓬莱殿。如今霜尘满。
旧事如云散。良游盛年俱换。罢说功名,但觉青山归晚。记插宫花,扶醉蓬莱殿。如今霜尘满。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写的是一个中年人在旅途中的感慨,用简单直白的画面道出了岁月流逝、人生无常的怅惘。
上片(前八句)像一组电影镜头: 1. 开头就坦白"我老了,对很多事情提不起兴趣了",但春天的山色偏偏撩动心弦。这种矛盾很真实——明明心态老了,身体却还对美好事物有反应。 2. 接着用两个"似"字带出鲜明对比:艳红的桃花和雪白的梨花交错盛开,就像用强烈的色彩碰撞在提醒着生命的绚烂。 3. 望向远方的河川,阳光晃眼得连大雁都认不清回家的路,这个细节既写实又隐喻——人也会在时光洪流中迷失方向。 4. 最后定格在"骑着马走在漫长山坡,心绪纷乱"的画面,让读者直观感受到主人公的迷茫。
下片(后七句)是内心独白: 1. 直接说往事如烟,年轻时的快意畅游都成了过去式。这里没有矫情,就是坦然承认时间带走了青春。 2. "不提功名了"这句特别接地气,像普通人劳累半生后的顿悟,只觉得看遍青山时已不再年轻。 3. 最妙的是最后两句的对比:记得当年醉酒插花、意气风发地走在皇宫大殿,如今却是满面风霜。不用多说,两个画面并置,人生的沧桑感就扑面而来。
全词最打动人的是那种"认命却不甘心"的复杂情绪。作者用桃花梨花的热闹反衬孤独,用皇宫往事对比现实落寞,就像我们翻看老照片时的那种微笑叹息。没有刻意说教,只是把每个人都会经历的中年感悟,用鲜活的自然意象和生活场景呈现出来,让人读着读着就看见了自己。
晁补之
晁补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 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