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游览天台山的所见所感,充满山林野趣和超脱尘世的情怀。
前两句写出发时的场景:在青黑色山路的岔路口,寻常百姓不会来此,只有诗人与相约的僧人一同前往赤城山。这里用"绝人行"强调环境的幽僻,衬托出隐士的高洁。
中间四句用生动的自然画面展现山中美景:春雾缭绕的树林显得更加迷人,溪水中未化的冰雪在夜色中泛着微光。空山里野鸡啼叫,禾苗初长,驿站中清风吹来阵阵竹香。这些描写调动了视觉(烟岚、冰雪)、听觉(雉鸣)和嗅觉(竹气),让人仿佛身临其境。
最后两句是游览的高潮:当走过石桥看到飞瀑时,不妨在崖壁上题写姓名。这个结尾很洒脱,既表现了被美景震撼的激动,也流露出隐士不拘俗礼的率真。全诗就像用文字拍摄的山水纪录片,带着读者一起云游天台山,感受远离喧嚣的宁静之美。
朱庆馀
朱庆馀,生卒年不详,名可久,以字行。越州(今浙江绍兴)人,宝历二年(826)进士,官至秘书省校书郎,见《唐诗纪事》卷四六、《唐才子传》卷六,《全唐诗》存其诗两卷。曾作《闺意献张水部》作为参加进士考试的“通榜”,增加中进士的机会。据说张籍读后大为赞赏,写诗回答他说:“越女新装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 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值万金。”于是朱庆馀声名大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