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字令 春夜闻雁
兰釭花暝,听沉沉莲漏,闲愁如发。
况是残宵闻雁语,叫得云波欲裂。
秋托芦花,春憎燕子,辛苦关河阔。
问君何事,年年来往天末。
从道系帛传书,当时塞外,此日何由达。
知我凄凉身世感,除是窗前明月。
忆弟情深,思亲梦远,泪揾罗襟湿。
轮肠宛转,此心能向谁说。
况是残宵闻雁语,叫得云波欲裂。
秋托芦花,春憎燕子,辛苦关河阔。
问君何事,年年来往天末。
从道系帛传书,当时塞外,此日何由达。
知我凄凉身世感,除是窗前明月。
忆弟情深,思亲梦远,泪揾罗襟湿。
轮肠宛转,此心能向谁说。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写的是一个人在春夜里听到雁叫声,触发了内心深处的孤独和思念之情。
上片(前八句): - 开篇用"兰灯昏暗""莲花漏声"营造出深夜静谧的氛围,此时闲愁像头发一样细密缠绕。 - 突然听到大雁的叫声,声音凄厉得仿佛要把云层都撕裂。这里用夸张手法表现内心的震动。 - 作者埋怨大雁:秋天你躲在芦花丛,春天你又讨厌燕子,为何要辛苦地飞越千山万水? - 最后直接质问大雁:你到底为了什么,年复一年在天边往返?
下片(后八句): - 转折说虽然知道大雁能传书信,但如今身在塞外,书信怎么可能送到呢? - 只有窗前的明月,才懂得我凄凉的身世。 - 开始具体诉说愁绪:思念弟弟的深情,牵挂远方的父母,眼泪把衣襟都打湿了。 - 最后发出无奈的感叹:这颗百转千回的心事,又能向谁倾诉呢?
全词亮点: 1. 借雁抒怀:表面写雁,实际写自己漂泊无依的处境 2. 情感递进:从听到雁声→质问大雁→联想到书信→触发身世之感→具体思念亲人 3. 比喻生动:把愁绪比作头发,把雁鸣比作撕裂云层 4. 结尾有力:用无人倾诉的孤独感收束全篇,余韵悠长
这首词打动人心之处在于,通过深夜听雁这个小场景,把游子思乡、亲人离散的普遍情感表达得既含蓄又深刻,很容易引起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