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 其四 为李子文石题宋贾文元公牙牌词刻拓本,鹅湖华氏于丁酉年得于临安,画图徵诗,(丙申)装成小册

蒸栗侔黄,喜入握、佩环滑笏。
谁拾向、临安郡里,凤凰山麓。
铜说上林镌鹿角,金从江北悬鹦足。
合配他、一阕荔枝香,新填曲。
传神拓,煤为馥。
镂心句,毫为秃。
似摩挲铜狄,流连往复。
南渡曾随迁国驾,西湖久伴沈沙簇。
六十年、图画又重题,貂难续。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描绘了一幅珍贵的文物拓本,充满了历史沧桑感和艺术魅力。

上阕用生动的比喻描写拓本的外观:像蒸熟的栗子一样黄澄澄的,摸起来光滑如佩环。这件文物是在杭州凤凰山脚下发现的,词人联想到汉代上林苑的铜器、江北的金饰,说这件文物配得上新谱写的《荔枝香》曲调。

下阕写拓本的制作过程:用煤烟拓印出传神的图案,作者为它题诗写到笔尖都秃了。拿着拓本反复欣赏,就像抚摸铜像一样爱不释手。这件文物见证了南宋迁都的历史,在西湖边沉寂多年。六十年后重新装裱题咏,但当年制作它的工艺已经难以复制了。

全词通过一件文物,串联起古今历史变迁,表达了对传统文化技艺失传的惋惜。词人用"蒸栗""佩环"等日常事物作比,让读者能直观感受文物的精美,又用"铜狄""迁国驾"等典故,带出厚重的历史感,在平凡物件中寄托了深沉的文化情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