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山中灵动的自然画卷,用简单生动的语言传递出野趣与仙气。
前两句像特写镜头:雪地里,猿猴妈妈和孩子紧紧搂在一起取暖。"连肘"这个动作细节特别传神,让人瞬间联想到它们依偎时弯曲的手臂,既温暖又充满野性生命力。
后两句突然转向奇幻想象:猿猴挂在树枝上喝山泉,泉水被比作"丹泉"(传说中仙人喝的红色泉水);它们采集野花仿佛在酿造神仙的美酒。这里把动物行为诗化成仙家生活,让普通山景瞬间有了飘渺的仙气。
全诗妙在把现实与幻想无缝衔接——雪地里的猿猴是真实的,但经过诗人艺术加工,它们喝水的动作变成了饮仙露,玩花变成了酿仙酒。这种写法让深山里的野趣顿时超凡脱俗,读者既能感受到真实的山林气息,又能展开对仙境的遐想。短短四句就完成了从现实到仙境的审美跳跃,可见古代诗人浓缩意象的功力。
陈继儒
陈继儒(1558~1639)明代文学家、书画家。字仲醇,号眉公、麋公。华亭(今上海松江)人。诸生,年二十九,隐居小昆山,后居东佘山,杜门著述,工诗善文,书法苏、米,兼能绘事,屡奉诏征用,皆以疾辞。擅墨梅、山水,画梅多册页小幅,自然随意,意态萧疏。论画倡导文人画,持南北宗论,重视画家的修养,赞同书画同源。有《梅花册》、《云山卷》等传世。著有《妮古录》、《陈眉公全集》、《小窗幽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