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周记室游旧京诗
大夫悯周庙,王子泣殷墟。自然心断绝,何关系惨舒。
仆本漳滨士,旧国亦沦胥。紫陌风尘起,青坛冠盖疏。
台留子建赋,宫落仲将书。谯周自题柱,商容谁表闾。
闻君怀古曲,同病亦涟如。方知周处叹,前后信非虚。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通过怀古伤今的笔调,表达了诗人对朝代更迭、物是人非的深沉感慨。
开头用"周庙""殷墟"两个历史典故,暗示繁华终将落幕的规律。诗人说自己本是漳河边的普通人,亲眼见证故国衰败——都城街道扬起风尘,昔日热闹的祭坛如今冷清。这里用"紫陌""青坛"的色彩对比,强化了盛衰反差。
中间部分巧妙用历史人物烘托悲凉:曹植曾在铜雀台作赋,书法家韦诞(仲将)为宫殿题字,如今只剩废墟;像谯周、商容这样的贤士,再无人铭记他们的功绩。这些典故暗示当代人才凋零、文化衰微。
最后诗人听到朋友怀古的曲子,触动同病相怜之情。结尾用周处(曾感叹"年光流逝")的典故,点明历史轮回的虚无感。全诗像一组蒙太奇镜头,将历史碎片与现实场景拼接,让读者感受到时间洪流中个体命运的渺小与无奈。
孙万寿
孙万寿(?~608)字仙期,一字遐年,隋信都武强(今河北武强西南)人。生年不详,约卒于隋炀帝大业四年前后七年中,年五十二岁。祖宝,魏散骑常侍。父灵晖,齐国子博士。仁寿初,征拜豫章王长史,大业元年(605)转为齐王文学。当时诸王官属多被夷灭,万寿不自安,因谢病免。久之,授大理司直,卒于官,时年五十二。万寿著有文集十卷,已散佚,今存诗九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