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别元十八协律六首① 其六
寄书龙城守,君骥何时秣。
峡山逢飓风,雷电助撞捽(昨没切)。
乘潮簸扶胥(地名,在广州),近岸指一发。
两岩虽云牢,水(一作木)石互飞发。
屯门(地名)虽云高,亦映波浪没。
余罪不足惜,子生未宜忽。
胡为不忍别,感谢情至骨。
峡山逢飓风,雷电助撞捽(昨没切)。
乘潮簸扶胥(地名,在广州),近岸指一发。
两岩虽云牢,水(一作木)石互飞发。
屯门(地名)虽云高,亦映波浪没。
余罪不足惜,子生未宜忽。
胡为不忍别,感谢情至骨。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是韩愈写给好友元十八的离别赠言,用惊险的航海经历比喻人生际遇,表达深厚情谊。
前八句描绘了一场海上风暴的险境:诗人寄信问朋友"何时能再相聚",随即用"飓风雷电、巨浪拍岸"的生动画面,展现船只在广州附近海域(扶胥、屯门都是广州地名)遭遇的惊险。岩石被浪打碎、高山被淹的夸张描写,突显了自然力量的狂暴。
后四句笔锋一转,道出真心:这些危险都不足惜,但你的生命很珍贵。最后两句点明主旨——之所以依依不舍,是因为这份情谊已刻骨铭心。诗人用"海上求生"的紧张感来比喻对友人生死的牵挂,把平常的离别写出了生死之交的分量。
全诗妙在将自然界的壮阔景象与人间真情完美融合,既让人看到惊涛骇浪的震撼画面,又感受到"患难见真情"的温暖。特别是最后突然从写景转为抒情,就像暴风雨后突然放晴,给人强烈的感动。
韩愈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韩愈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