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洪廉使
白云越秀逼狼烟,奋揆戒严氓胆冷。
公本湘沅一岁星,壶间扇缓解论兵。
投袂穷岩探虎穴,掀髯黑浪馘长鲸。
忍拚躯命济苍赤,一死鸿毛何足惜。
闻当我军鏖集时,纵横戣钺甘如饴。
阴霾杀气惨呜咽,碛草炎云愁不飞。
见危授命诚稀得,敌忾乌能顾七尺。
恨不须臾碎贼头,遥语貔貅函弩力。
此日吁嗟匕首红,此时就难何从容。
真卿仗义詈希烈,张步矫虔戕伏隆。
亦有吴云与王祎,滇南死节谥双忠。
彭殇草草今安在,祇见流丹露光彩。
魄逐灵均共葬鱼,魂成精卫思填海。
忆曩一麾来五羊,翱翔藩宪拥寒霜。
万里提师卫京国,宣威禦侮勚勤王。
班黔借寇旋东土,乐只十年讴召杜。
九连之山多巨盗,暂试韬钤涖罴虎。
倏奏廓清因建州,疮痍盈眼劳摩抚。
千壑丛箐万苞蘖,尽化桑麻乐安堵。
如公才略自峥嵘,姑衍燕然储盛名。
可怜小丑偶相遘,断送勋庸罄厥生。
虫肝鼠臂那堪说,恶飓腥泷凝碧血。
河伯晨号碣石潮,山灵夜吊罗浮月。
白蛇纪月青豕年,繇此光争两曜县。
为厉献囚心已慰,有功民祀庙巍然。
我生不洒人间泪,独向忠臣曾雪涕。
漫赋悲歌续大招,瑶篇金管荣无际。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吊洪廉使》是一首悼念英雄的悲壮之作,用生动的画面和强烈的情感,歌颂了一位为国捐躯的将领(洪廉使)的英勇事迹。以下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解析:
1. 开篇渲染危机氛围 诗的开头像电影镜头:南方天空出现不祥的彗星(欃枪),海浪翻腾,白云山和越秀山被战火笼罩。百姓吓得胆寒,而洪廉使就像一颗流星般降临乱世,带着扇子和酒壶从容谈兵,展现儒将风范。
2. 英雄的壮烈战斗 诗人用"探虎穴""斗鲸鱼"比喻洪廉使深入险境作战。他明知会死却义无反顾,把生命看得比羽毛还轻。战场上刀光剑影(戣钺),他受伤仍大笑赴死,连乌云和野草都为他哀伤。这里用自然景物烘托悲壮。
3. 用历史英雄作类比 诗人列举四位古人与洪廉使相比: - 颜真卿(骂叛臣被绞死) - 伏隆(被奸人杀害) - 吴云、王祎(在云南殉国) 这些类比强调洪廉使和他们一样忠烈,死后会化作精卫鸟填海(永不言弃的象征)。
4. 生平功绩回顾 中间段落像回忆录:洪廉使曾镇守广州(五羊)、保卫京城、剿灭九连山土匪、重建战后民生。诗人说他本可像古代名将霍去病(燕然山刻石记功)那样青史留名,却因意外遭遇小股敌人而牺牲,令人痛惜。
5. 天地同悲的结尾 最后用超自然力量渲染哀思:河伯(水神)为他哭嚎,潮水拍打礁石;山神在罗浮山月夜悼念。他的庙宇被百姓世代祭祀,诗人说自己从不为凡人流泪,却为这位忠臣痛哭,写下这首永恒的挽歌。
核心魅力: - 画面感强:从彗星海浪到月夜山神,像连环画般展开 - 反差塑造英雄:谈兵时拿扇子的文人形象 vs 探虎穴的猛将形象 - 情感递进:从战场惨烈→历史对照→百姓怀念,层层加深感染力 - 民间信仰元素:精卫填海、河伯山神等传说,让英雄精神"神化"
这位洪廉使的形象,很像民间传说中"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的完美将领,最终以悲剧收场更让人铭记。诗人通过天地万物的反应告诉我们:真正的英雄,山河都会记住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