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秋萧瑟的画面,传递出人在困境中的孤独与无奈。
开头用"白露下"点明季节,露水凋零暗示时间流逝。岩谷中的兰花枯萎了,但兰花并不为自己凋谢而辩解,这里用兰花比喻高洁的人,他们默默承受苦难,不抱怨命运。诗人反问:这样的情况下,又有谁会真正关心时代的艰难呢?
后四句转向更严酷的冬天景象。"坚冰"和"雪深"预示着更大的困难即将来临,前路漫长而艰难。面对这样的处境,诗人感到极度忧愁却无能为力,只能拍着桌子长叹一声。这个动作生动表现了人在重大困境前的无力感。
全诗通过自然景象的变化,隐喻人生境遇的变迁。从兰花凋谢到冰雪封路,暗示处境越来越艰难。诗人没有直接说自己的遭遇,而是借景抒情,让读者感受到一种普遍的人生困境:面对时代洪流,个人常常显得渺小而无力。这种借自然景物表达人生感慨的手法,正是古典诗词的独特魅力所在。
安熙
安熙(公元一二六九年至一三一一年)字敬仲,号默庵,藁城人。生于元世祖至元六年,卒于武宗至大四年,年四十三岁。少慕刘因之名,欲从之游。因没,不果,乃从因门人乌冲问其绪说,尊信力行。家居教授,垂数十年;四方来学者,多有成就。熙作有默庵集五卷,《四库总目》行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