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路难五首 其四
君不见长安客舍门。倡安少女名桃根。
贫穷夜纺无灯烛。何言一朝奉至尊。
至尊离宫百馀处。千门万户不知曙。
唯闻哑哑城上乌。玉栏金井牵辘轳。
丹梁翠柱飞流苏。香薪桂火炊雕胡。
当年翻覆无常定。薄命为女何必粗⑴。
贫穷夜纺无灯烛。何言一朝奉至尊。
至尊离宫百馀处。千门万户不知曙。
唯闻哑哑城上乌。玉栏金井牵辘轳。
丹梁翠柱飞流苏。香薪桂火炊雕胡。
当年翻覆无常定。薄命为女何必粗⑴。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通过对比手法,展现了社会底层的艰辛与权贵奢靡的强烈反差。
开篇用"长安客舍门"引出贫家少女桃根的故事——她穷得连夜间纺线都点不起灯,却突然被选入皇宫侍奉皇帝。这里暗含对命运无常的讽刺:底层百姓的苦难与宫廷的选拔标准形成荒诞对比。
中间六句用铺陈手法描绘皇宫的奢华:离宫上百座,宫门多到分不清昼夜,只听见乌鸦叫。白玉栏杆、黄金井台、彩绘房梁、流苏帷帐,连烧火都用名贵香木煮雕胡饭(一种精细主食)。这些细节堆砌出统治者穷奢极欲的生活图景。
最后两句点明主旨:命运就像翻云覆雨般难以预料,但身为女子,苦难从来不需要理由。诗人用"薄命何必粗"的尖锐反问,既同情底层女性被命运摆布的无奈,更暗讽这个让贫女突然"奉至尊"的畸形社会制度。
全诗像一组电影镜头:昏暗茅屋中摸黑劳作的少女,与灯火通明的宫殿场景交替闪现,最后定格在"哑哑"叫的乌鸦身上——这既是宫廷奢靡的见证者,也暗示着不祥的预兆。
吴均
吴均(469年—520年) ,字叔庠,南朝梁文学家、史学家,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人。出身贫寒,性格耿直,好学有俊才。吴均既是历史学家,著《齐春秋》三十卷、注《后汉书》九十卷等;又是著名的文学家,有《吴均集》二十卷,惜皆已亡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