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写的是一个离开长安(唐朝首都,今西安)的老人,在沧州过元宵节时对故乡的深切思念。
开头两句直接点明主题:诗人在沧州渐渐老去,年纪越大越想念长安的繁华。"老一年"三个字特别有画面感,让人感受到岁月流逝的无奈。
中间四句是回忆中的长安元宵盛景: - "处处逢珠翠":满街都是盛装打扮的贵妇(珠翠指首饰) - "家家听管弦":每家每户都飘出音乐声 - "云车龙阙下":华贵的马车行驶在皇宫前 - "火树凤楼前":璀璨的灯火照亮了皇家楼阁 这四句像电影镜头一样,从街景到皇宫,由近及远展现了长安元宵节的热闹辉煌。
最后两句回到现实:今夜沧州的月亮也很圆,但终究不是长安的月亮。这里用"沧州夜"重复两次,就像老人喃喃自语,透着说不尽的惆怅。月亮虽圆,人心却缺了一块——对故乡的思念。
全诗最打动人的地方在于: 1. 用热闹的长安反衬沧州的冷清,越想越孤单 2. 不说"我想家",但每个字都在想家 3. 结尾的月亮既是写实,也象征团圆难求
就像现在很多离乡打拼的人,过节时看到朋友圈里老家的热闹场景,自己却独自在外,那种滋味和这首诗很像。诗人用最朴实的语言,说出了人类共通的情感。
顾况
顾况(生卒年不详),字逋翁,号华阳真逸(一说华阳真隐)。晚年自号悲翁,汉族,唐朝海盐人,(今在浙江海宁境内)人。唐代诗人、画家、鉴赏家。他一生官位不高,曾任著作郎,因作诗嘲讽得罪权贵,贬饶州司户参军。晚年隐居茅山,有《华阳集》行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