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木图
我生叹薄祜,双亲溘朝露。
宦途将得禄,泉台总归路。
悲风何萧萧,夜撼庭前树。
有耳不忍听,有怀变凄楚。
蓼莪废哀吟,綵衣为谁舞。
寸草心难忘,作图表深素。
哀哉皋鱼泪,空洒泉下土。
惟有扬芳声,可代终天慕。
宦途将得禄,泉台总归路。
悲风何萧萧,夜撼庭前树。
有耳不忍听,有怀变凄楚。
蓼莪废哀吟,綵衣为谁舞。
寸草心难忘,作图表深素。
哀哉皋鱼泪,空洒泉下土。
惟有扬芳声,可代终天慕。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风木图》表达了一个失去双亲的游子深切的哀思与遗憾,情感真挚动人。
诗人开篇就感叹自己命运坎坷,父母早早离世("双亲溘朝露")。当他终于要在仕途上有所成就时("宦途将得禄"),父母却已长眠地下("泉台总归路")。这种"子欲养而亲不待"的痛苦贯穿全诗。
诗中用"悲风萧萧"、"夜撼庭前树"的凄凉景象,烘托出失去至亲的哀伤。诗人说听到风声都觉得心痛,想起父母就倍感凄凉。他废置了《蓼莪》这首孝子哀悼父母的诗,也不再为父母穿上彩衣起舞尽孝,因为这些都失去了意义。
最后诗人用"寸草心难忘"的比喻,说子女就像小草难以报答春晖般的父母恩情,只能通过作画写诗来表达思念。他自比古代孝子皋鱼(以孝闻名,曾因未能尽孝而痛哭),但明白眼泪已无法让父母知晓。唯一能做的,就是通过传播自己的名声,来延续对父母永恒的追念。
全诗语言质朴但情感浓烈,通过风声、草木等自然意象,将"孝"与"憾"的主题表达得淋漓尽致,让读者感受到人类共通的亲情之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