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孔子正言竟述怀诗

志学耻传习,弱冠阙师友。
爱悦夫子道,正言思善诱。
删次起实沈,杀青在建酉。
孤陋乏多闻,独学少击叩。
仲冬寒气严,霜风折细柳。
白水凝涧溪,黄落散堆阜。
康哉信股肱,惟圣归元首。
独叹予一人,端然无四友⑴。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是一首关于孔子的诗,表达了作者对孔子的敬仰和学习孔子的心得。

首先,诗中说“志学耻传习,弱冠阙师友”,表达了作者有志于学习,但感到惭愧的是缺乏老师的指导和朋友的帮助。但接下来“爱悦夫子道,正言思善诱”,可以看出作者非常喜欢孔子的学说,认为孔子的正直言论和善诱的教导非常有价值。

在诗的中段,“删次起实沈,杀青在建酉”,似乎在描述作者研究孔子学说的过程。“删次”和“杀青”都是古代的书籍编纂术语,这里可以理解为整理、编撰孔子的学说。同时,诗中也提到孔子整理过的书籍如《六经》。作者表示自己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到孤独和缺乏交流,可能是指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困难和孤独感。

接着,诗描述了冬天的景色,“仲冬寒气严,霜风折细柳。白水凝涧溪,黄落散堆阜”,这些景象可能象征着一种寒冷和孤独的氛围,也可能是对孔子所处的时代背景的一种描绘。

最后,“康哉信股肱,惟圣归元首”,表达了对孔子的赞美和敬仰。孔子被尊为圣人,他的思想和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独叹予一人,端然无四友”,这里的“独叹”可能是指作者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孤独感,而“无四友”则可能是在表示自己在学问上还没有达到孔子的境界。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对孔子的敬仰和学习孔子的过程,以及在这个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孤独感。同时,也表达了对孔子的赞美和对孔子学说的价值的高度认可。

萧衍

梁高祖武皇帝萧衍(464年-549年),字叔达,小字练儿。南兰陵郡武进县东城里(今江苏省丹阳市访仙镇)人。南北朝时期梁朝政权的建立者。萧衍是兰陵萧氏的世家子弟,为汉朝相国萧何的二十五世孙。父亲萧顺之是齐高帝的族弟,封临湘县侯,官至丹阳尹知事,母张尚柔。他原来是南齐的官员,南齐中兴二年(502年),齐和帝被迫“禅位”于萧衍,南梁建立。萧衍在位时间达四十八年,在南朝的皇帝中列第一位。在位颇有政绩,在位晚年爆发“侯景之乱”,都城陷落,被侯景囚禁,死于台城,享年八十六岁,葬于修陵,谥为武帝,庙号高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