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平春日有怀

少年贱生理,嗜书彊解事。
长怀希南风,趋数惭北鄙。
乾坤双鬓改,日月寸心死。
誓从鹿豕游,乃复叨一第。
两年三作别,云雾生马耳。
临平二月春,花事归桃李。
独寻处士梅,三肃湖边水。
一官未得仕,畏首复畏尾。
旁观未知羞,自愧已无地。
悬知簪绂禽,扰扰事万起。
终当绿雾中,友彼乘龟子。
南柯不世勋,仅足雄众蚁⑴。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写的是一个读书人对自己人生经历的感慨和反思,语言直白但情感真挚。我们可以分成几个部分来理解:

1. 少年志向与现实落差 开头说年轻时不懂谋生之道,只顾埋头读书想求取功名("嗜书彊解事")。心里向往南方文人洒脱的生活,却不得不为科举奔波("趋数惭北鄙"),暗示科举之路让他感到疲惫和惭愧。

2. 中年困顿与内心挣扎 "乾坤双鬓改"说岁月流逝头发都白了,但理想破灭("寸心死")。本想隐居山林("鹿豕游"),却意外考中功名,但做官后反而更痛苦——两年内多次调任("两年三作别"),像站在云雾里看不清方向。

3. 春天里的孤独自省 二月临平春光明媚("花事归桃李"),他却独自寻访隐士的梅花,在湖边反复徘徊。明明有官职却畏首畏尾,旁观者都觉得可笑,他自己更是羞愧难当。

4. 看透名利后的醒悟 最后用三个比喻点破主题:当官像被簪绂(官帽)束缚的禽鸟,整天忙乱不堪;他真正向往的是绿雾中与骑龟的仙人交友(道家隐逸意象);所谓的功名不过是"南柯一梦",就像蚂蚁群里称雄那样可笑。

全诗用对比手法,将自然春光与官场困顿、少年理想与中年现实、世俗功名与精神自由对立起来。最后用"南柯梦""蚂蚁"这种接地气的比喻,让读者直观感受到:拼命追求的官场荣耀,其实渺小如蚁穴争斗。这种自嘲式的清醒,在今天依然能引发共鸣。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