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送取经僧回蜀

洗钵长干寺,鸣榔一苇湾。
经收唐藏译,歌学楚狂还。
草绿金沙岛,云开石镜山。
慈航偏易渡,岂若世途难。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取经僧人从金陵(今南京)返回蜀地(今四川)的场景,展现了僧人修行与世俗生活的对比。

前两句写僧人出发前的准备:他在长干寺洗净饭钵(洗钵代表结束修行生活),然后乘着小船(一苇湾)出发,船桨拍水的声音(鸣榔)暗示启程。

中间四句讲僧人的修行成果:他带回了从唐代流传下来的佛经(唐藏译),行为却像楚国狂人接舆一样洒脱(楚狂还是道家隐士的代表,暗示僧人不拘一格)。接着用蜀地美景(金沙岛、石镜山)象征佛经中的理想世界——草绿云开,清净明朗。

最后两句点明主旨:相比艰险的取经之路(慈航指佛法渡人),现实世界的名利之路(世途)其实更难走。诗人通过对比,既赞美了僧人的修行毅力,也暗讽了世俗社会的复杂艰难。

全诗用简单的意象(洗钵、小船、绿草、白云)构建出清新画面,在送别主题中融入对修行与世俗的思考,既有画面感又引人深思。

赵贞吉

(1508—1576)四川内江人,字孟静,号大洲。以博洽闻,最善王守仁学。文章雄快。嘉靖十四年进士。授编修。迁国子司业。俺答薄京城,大言不可订城下之盟,当宣谕诸将,监督力战。贞吉合帝旨,立擢左谕德,监察御史,奉旨宣谕诸军。为严嵩所中伤,廷杖谪官。后累迁至户部侍郎,复忤嵩夺职。隆庆初起官,历礼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颇思改弦易辙,而与高拱不协,遂乞休归。卒谥文肃。有《文肃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