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吴会卿再往淮南
故人身披紫绮裘,腰佩宝玦骑胡骝。
英风侠气横四海,辞我远向淮南游。
淮南桂树应犹在,八公举手遥相待。
明月高悬五两头,随君千里过淮流。
十年鞍马边城道,又向⑴边城见春草。
春草萋萋路入秦,长安北望空愁人。
荆楚奇材多剑客,感慨相逢思报国。
男儿事业早致身,青鬓须防雪霜⑵迫。
我向人閒久拂衣,白云相伴掩岩扉。
调琴鼓罢清商曲,愁见孤鸿天际飞。
英风侠气横四海,辞我远向淮南游。
淮南桂树应犹在,八公举手遥相待。
明月高悬五两头,随君千里过淮流。
十年鞍马边城道,又向⑴边城见春草。
春草萋萋路入秦,长安北望空愁人。
荆楚奇材多剑客,感慨相逢思报国。
男儿事业早致身,青鬓须防雪霜⑵迫。
我向人閒久拂衣,白云相伴掩岩扉。
调琴鼓罢清商曲,愁见孤鸿天际飞。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豪迈侠客的远行,以及诗人对友人壮志未酬的感慨,字里行间既有江湖豪情,又暗含人生无奈。
开篇用"紫绮裘""宝玦""胡骝"等华贵装束,刻画出一个英姿飒爽的侠客形象。这位友人辞别诗人前往淮南,诗人想象着淮南的桂树依然繁茂,八公山的神仙都在等候他的到来。明月高挂的夜晚,诗人仿佛能跟随友人一同渡过淮河。
接着笔锋一转,写友人十年间在边城奔波,如今又要踏上征程。"春草萋萋"的景色反衬出友人漂泊的艰辛,遥望长安却只能空自忧愁。这里透露出侠客表面风光背后的辛酸。
后半段写荆楚之地多剑客,这些豪杰相逢时都怀着报国之志。诗人劝诫友人:男儿要趁早建功立业,别等到白发苍苍时追悔莫及。而诗人自己却选择了归隐山林,弹琴自娱,看似闲适,实则望着天际孤鸿,流露出对友人远行的牵挂和对自己隐居生活的复杂心情。
全诗在豪放中见深沉,既赞美了侠客的英勇气概,又暗含对现实无奈的叹息。诗人通过对比友人的奔波与自己的隐居,展现了中国文人"出世"与"入世"的矛盾心理。最后孤鸿的意象,巧妙地将这份复杂情感定格在辽阔天地之间,余韵悠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