芸敏同居法源寺累月初夏余先出都作此为别
四月南风雨新霁,麦花初飞柳条曳。
短衣匹马走关河,回首觚棱在天际。
故人落落金闺彦,横槊论才雄一世。
手校华林《七录》书,石渠轮笔先承制。
国家右文迈前古,汉学经生持绝诣,旷代承明著作家,卢钱王纪今谁继。
佛楼镫光暗高树,日日绳床坐谈艺。
诗派商量摘句图,碑林校证题名例。
明知春尽将首涂,强为藤花三日憩。
吾穷去矣固其所,断翮湖天叫凄戾。
君胡亦复厌长安,金爵月明怆分袂。
无田栖栖安得归,不饮兀兀甚于涕。
帛槌茶磨清江居,自醵社钱作春祭。
早晚题诗寄水庄,仪禺绝忆我家弟。
潦倒残吟冷醉身,寥天海气吹妖蜧。
短衣匹马走关河,回首觚棱在天际。
故人落落金闺彦,横槊论才雄一世。
手校华林《七录》书,石渠轮笔先承制。
国家右文迈前古,汉学经生持绝诣,旷代承明著作家,卢钱王纪今谁继。
佛楼镫光暗高树,日日绳床坐谈艺。
诗派商量摘句图,碑林校证题名例。
明知春尽将首涂,强为藤花三日憩。
吾穷去矣固其所,断翮湖天叫凄戾。
君胡亦复厌长安,金爵月明怆分袂。
无田栖栖安得归,不饮兀兀甚于涕。
帛槌茶磨清江居,自醵社钱作春祭。
早晚题诗寄水庄,仪禺绝忆我家弟。
潦倒残吟冷醉身,寥天海气吹妖蜧。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与好友在法源寺同居数月后,初夏时节独自离开京城时的离别场景。全诗情感真挚,既有对友人才华的赞美,也有对离别的伤感,还夹杂着对自身境遇的感慨。
前八句写离别时的环境与心情:四月的雨后初晴,麦花飘飞,柳条摇曳。作者穿着短衣骑马离开,回望京城宫殿的屋檐已远在天边。他称赞好友是朝廷难得的才俊,文武双全("横槊论才"指既能舞文弄墨又能带兵打仗),在皇家图书馆(石渠阁)校勘书籍,才华横溢。
中间部分回忆同居时光:他们常在佛寺的灯光下、高树旁促膝长谈,讨论诗歌流派、考证碑文题记。明知春天将尽必须启程,还是为藤花多停留了三天。这里"藤花三日憩"的细节特别动人,显示出对友情的留恋。
最后部分抒发感慨:作者自比折翼的孤鸟("断翮"),哀鸣着飞向远方。他困惑好友为何也厌倦京城生活,在明月下伤感分别。提到没有田产难以归乡,不喝酒比流泪更痛苦,流露出对现实困境的无奈。末尾想象好友将来在江南(清江)的生活,会集资祭祀、写诗寄来,又突然想起自己的弟弟,更添孤寂。
全诗亮点在于: 1. 画面感强:开头的"麦花初飞柳条曳"瞬间把人带入初夏雨后的清新场景 2. 情感真挚:没有华丽辞藻,用"明知春尽将首涂,强为藤花三日憩"这样平实的句子道出不舍 3. 双线交织:既写离别场景,又穿插对往事的回忆,最后落到现实感慨,层次丰富 4. 用典自然:像"横槊论才"(曹操典故)、"石渠"(汉代皇家图书馆)等典故都融入叙事,不显晦涩
诗中既有文人雅士的学术志趣(谈诗论碑),也有普通人的离别愁绪,还暗含对仕途的倦怠,多重情感交织,展现了传统知识分子在理想与现实间的复杂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