秣陵怀古

野花黄叶旧吴宫,六代豪华烛散风。
龙虎势衰佳气歇,凤皇名在故台空。
市朝迁变秋芜绿,坟冢(一作垄)高低落照红。
霸业鼎图人去尽,独来惆怅水云中。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南京(古称秣陵)作为六朝古都的沧桑变迁,通过今昔对比表达了对历史兴衰的感慨。

开头用"野花黄叶"和"旧吴宫"形成鲜明对比——曾经华丽的宫殿如今只剩野草枯叶,暗示繁华易逝。"六代豪华烛散风"用蜡烛被风吹灭比喻六个朝代(东吴、东晋、宋齐梁陈)的辉煌如过眼云烟。

中间四句用具体意象展现衰败:龙虎山(南京风水宝地)的"佳气"消散,凤凰台徒留虚名,市集变成长满野草的荒地,夕阳照着高低错落的古墓。这些画面共同构成一幅历史废墟图景。

最后两句点明主旨:所有争霸天下的帝王将相都已消失,只剩诗人独自面对云水苍茫。这里的"水云"既是眼前实景,也象征历史长河的浩渺,凸显人在历史面前的渺小与无奈。

全诗用"野花""秋芜""落照"等萧瑟意象,通过空间上的废墟与时间上的流逝双重维度,传递出深沉的历史虚无感。这种对盛衰无常的咏叹,正是怀古诗最打动人心的地方。

李群玉

李群玉(808~862),字文山,唐代澧州人。澧县仙眠洲有古迹“水竹居”,旧志记为“李群玉读书处”。李群玉极有诗才,他“居住沅湘,崇师屈宋”,诗写得十分好。《湖南通志·李群玉传》称其诗“诗笔妍丽,才力遒健”。关于他的生平,据《全唐诗·李群玉小传》载,早年杜牧游澧时,劝他参加科举考试,并作诗《送李群玉赴举》,.但他“一上而止”。后来,宰相裴休视察湖南,郑重邀请李群玉再作诗词。他“徒步负琴,远至辇下”,进京向皇帝奉献自己的诗歌“三百篇”。唐宣宗“遍览”其诗,称赞“所进诗歌,异常高雅”,并赐以“锦彩器物”,“授弘文馆校书郎”。三年后辞官回归故里,死后追赐进士及第。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