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日旅途中的宁静画面,读起来像一张随手拍下的风景照,充满生活气息。
开头两句像镜头拉远:废弃的城墙边,清澈的溪水流淌;远处孤零零的村落,炊烟袅袅升起。这里用"废郭"和"孤墟"的寂寥,反衬出后面自然景色的鲜活。
中间四句突然生动起来:阳光下的沙滩,两只白鹭悠然落下;开满野花的暖坡上,老牛懒洋洋地打着盹。这时节下着小雨,快到寒食节了,春风还和去年一样温柔。诗人用"双鹭下"和"一牛眠"这样动态的小细节,让整个画面活了起来,我们能感受到春天那种懒洋洋的舒适感。
最后两句笔锋一转:诗人突然想起自己还在奔波赶路,只能对着美好春光发呆。这里的"鹿鹿"(忙碌的意思)和前面悠闲的景物形成强烈对比,透露出一种"风景虽好,我却无暇享受"的淡淡惆怅。
整首诗妙在把常见的春日景象写得特别有代入感,就像我们开车路过乡间时瞥见的风景。诗人没有刻意抒情,但通过"老牛打盹"和"自己赶路"的对比,自然流露出对闲适生活的向往,让人读后既觉得画面美好,又有点说不出的感慨。
塞尔赫
(1677—1747)宗室,字慄庵,号晓亭,自号北阡季子。康熙三十七年封奉国将军,官至总督仓场侍郎。爱诗,遇能诗人,虽樵夫牧竖,必屈己下之。所作气格清旷。有《晓亭诗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