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怀六首 其三 丁丑夏
花落一何速,药行一何迟。
病枕度春风,铅黛久不施。
揽镜有馀呻,凭几无展眉。
犹存爱花性,悦此瓶兰枝。
客来慰勿药,婢憨誇进糜。
沈绵复沈绵,中寝心然疑。
今朝事大定,泪尽肝自摧。
漆棺是底物,赫然当我楣。
徒为人所怜,儿女多何为。
病枕度春风,铅黛久不施。
揽镜有馀呻,凭几无展眉。
犹存爱花性,悦此瓶兰枝。
客来慰勿药,婢憨誇进糜。
沈绵复沈绵,中寝心然疑。
今朝事大定,泪尽肝自摧。
漆棺是底物,赫然当我楣。
徒为人所怜,儿女多何为。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写的是一个重病之人面对死亡时的痛苦与无奈,情感非常真实深刻。
诗的前半部分描写病人的生活状态:看着窗外春花凋落,感叹自己吃药治病的效果太慢。病中度过整个春天,连梳妆打扮的力气都没有了,只能躺在床上呻吟。唯一还能感到快乐的,就是偶尔看看花瓶里的兰花。
中间写身边人的反应:客人来安慰说"不用吃药也会好",天真的丫鬟还高兴地说粥煮好了。这些安慰反而让病人更难受,因为知道自己病得很重,心里充满怀疑和不安。
最后八句最催泪:今天病情突然恶化,眼泪都流干了,肝肠寸断。看到准备好的棺材就摆在眼前,这才真正意识到死亡来临。最痛苦的是,虽然大家都同情自己,但儿女们又能做什么呢?只能眼睁睁看着生命流逝。
全诗用最朴实的语言,写出了人在死亡面前的无力感。没有刻意煽情,但每个细节都让人心痛。特别是最后对儿女"无能为力"的感叹,展现了病人面对死亡时最真实的孤独——再亲的人也无法替自己承受。这种对生命终结的平静记录,反而比嚎啕大哭更有冲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