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进酒效鲍明远十首 其六
日暮苦无侣,閒步北郭门。
登高四顾望,但见松柏园。
荆棘遮路豺虎蔽,郊原累累丘与墓,云是何代人。
一去无还日,千秋万岁空酸辛。
孤魂依远树,独魄傍幽坟。
但闻风声野鸟叫,岂忆世上平生亲。
念彼古今变化非常理,中心气结不能申。
登高四顾望,但见松柏园。
荆棘遮路豺虎蔽,郊原累累丘与墓,云是何代人。
一去无还日,千秋万岁空酸辛。
孤魂依远树,独魄傍幽坟。
但闻风声野鸟叫,岂忆世上平生亲。
念彼古今变化非常理,中心气结不能申。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傍晚独自散步时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孤独和对生死的思考。
开头说傍晚时分,诗人感到孤独,于是到城北门外散步。他登上高处四处张望,只看到种满松柏的墓地。这里的松柏象征永恒,暗示诗人正在思考生死问题。
接着描写眼前景象:路上长满荆棘,郊外到处是坟墓,还有豺狼虎豹出没。诗人不禁想问:这些坟墓里躺着的都是哪个时代的人?他们一去不复返,即使过了千万年,也只能让人感到心酸。
诗中特别描写了孤魂野鬼依附在树上、徘徊在坟墓旁的画面。只能听到风声和野鸟叫声,这些亡魂哪里还记得在世时的亲人朋友呢?
最后诗人感慨:想到古往今来世事无常、生死难料的道理,心里堵得慌,却又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 1. 通过傍晚独步的日常场景,引出对生命本质的思考 2. 用坟墓、孤魂等意象,生动表现了人在死亡面前的渺小 3. 最后落在"说不出的郁闷"上,真实反映了面对生死时的人类共同困惑 4. 语言直白但意境深远,让普通读者也能感受到那种面对死亡的无力感
诗人没有给出答案,而是把这种对生死的困惑真实地呈现出来,这正是能引起古今读者共鸣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