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在黄昏时分的所见所感,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沉的情感表达,展现了时光流逝、人生易老的感慨。
开头两句写夕阳西下时,远处升起袅袅炊烟。诗人望着这景象,不禁摸了摸自己的头,感叹岁月不饶人。"自顾头颅感未平"用摸头的动作,生动表达了年华老去的无奈。
中间四句用两组对比鲜明的画面,展现黄昏的动态美。"暗送马蹄催倦客"写暮色中赶路的疲惫旅人,"明随鸦背上高城"写明亮晚霞中飞向城楼的乌鸦,一暗一明形成强烈反差。"三春雨后花无赖"回忆春天雨后花朵的娇艳,"九月风前叶有声"描写秋风中落叶的萧瑟,通过季节对比暗示时光流转。
最后两句是情感高潮。诗人独自坐在台阶上,珍惜着最后的夕阳余晖。眼前桑树榆树在暮色中摇曳,勾起无限愁绪。"桑榆"既指树木,又暗喻晚年,用双关手法将景物与人生感悟完美融合。
全诗以夕阳为线索,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层层递进地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伤。语言清新自然,画面感强,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那份黄昏时分的淡淡忧伤。
塞尔赫
(1677—1747)宗室,字慄庵,号晓亭,自号北阡季子。康熙三十七年封奉国将军,官至总督仓场侍郎。爱诗,遇能诗人,虽樵夫牧竖,必屈己下之。所作气格清旷。有《晓亭诗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