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送别好友曼叔去太原任职时写的,充满了对友人的期许和对国家边防的关切。全诗用平实的语言传递出深厚的情感,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
一、皇帝的重用 开篇说皇帝看重太原(古唐国)的淳朴民风,所以特意选派曼叔这样的能臣去治理。"命中师"(任命主帅)、"朱幡"(红色车盖)这些词暗示友人受到朝廷重用,就像古代太守出巡一样威风。
二、百姓的期待 诗人想象曼叔到任后的场景:当地孩子们会像东汉百姓欢迎清官一样,拿着竹马夹道相迎。"塞外烟云静"形容边境安宁,"帐前万兵随"则展现将领统帅千军的英姿,这两句既是对友人能力的信任,也暗含保家卫国的期许。
三、老臣的感慨 最后四句笔锋一转,提到一位白发老将军——他既是熟读诗书的儒将,又曾参与过国家大事("昭陵坐论"指在太宗陵前议政的荣耀)。这里可能暗指诗人自己或另一位老臣,在欢送新人的同时,也流露出"老将不被重用"的淡淡失落。
全诗亮点在于: 1. 用"儿童竹马"的典故,把严肃的调任写得温馨动人 2. "塞外烟云"对"帐前貔虎",既有画面感又显气势 3. 结尾突然插入白发将军的形象,让送别诗多了层人生感慨,显得余味悠长
本质上,这是首"包装精美的鼓励信",既夸友人能力,又嘱托他治理好边境,顺便也替老臣们发了声,展现宋代文人关心国事、重情义的特质。
陈襄
(1017—1080)宋福州候官人,字述古,人称古灵先生。与陈烈、周希孟、郑穆友称“四先生”,倡理学。仁宗庆历二年进士。神宗朝为侍御史知杂事,论青苗法不便,出知陈州、杭州。后以枢密直学士知通进、银台司兼侍读,判尚书都省。尝荐司马光、苏轼等三十三人。有《古灵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