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怀古

昔闻扬州全盛日,名园昼肪真风流。
湖山旖旎供醉衎,翠华六度巡方游。
地势绾毂江淮冲,临江胡马窥徐州。
骚狗山前血成海,鞭梢北指疮痍瘳。
滨海鱼盐富敌国,想见老濞雄诸侯。
渔洋早年作司理,冶春禊事红桥修。
鹾贾薰陶爱文士,挥金如土招枚邹。
卢曾好事继都转,诗丐画怪争来投。
猩唇熊白赚一啜,名材异石穷雕锼。
四桥烟雨八大刹,二十四景牙牌抽。
平山蜀冈本清旷,后堂尚祭庐陵欧。
东峰最高观音阁,过街亭子香烟浮。
西峰显应司徒庙,虞初神异工冥蒐。
顽僧势利驵侩横,商女彻旦琵琶讴。
夫差营魂更威福,大王之庙临邗沟。
岂知百年人事变,我来税驾登荒邱。
茱萸湾畔宝塔烬,高旻大寺行宫留。
下河粳稻垂垂熟,里河水涨多渔舟。
钞关门前市廛密,冲泥驴子行道周。
垂杨荒郭自掩映,晴云白塔常夷犹。
御书楼化绛云去,天宁老桧呜鸱鸺。
歌吹不是竹西路,二分明月空当头。
平山结搆尚宏阔,隔江山色青两眸。
西园芳圃太寂寞,奇峰倒地无人收。
宛转桥圮跑突涸,御碑亭角安石榴。
此邦文物有功德,萧梁帝子文选楼。
梁园枚乘赋七发,清河董子传春秋。
淫哇澄汰见真赏,广陵绝响人间愁。
抠衣独拜史公墓,梅花岭上心悠悠。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扬州怀古》就像一位老导游带着我们穿越时空,一边逛扬州城一边讲故事。全诗用对比手法展现了扬州从极盛到衰落的沧桑变迁,读起来像看一部历史纪录片。

上半部分(盛景篇): 诗人先带我们看扬州的"黄金时代"——这里曾是皇帝六次巡游的度假胜地("翠华六度巡方游"),盐商们挥金如土办文艺沙龙("挥金如土招枚邹"),就像现在富豪赞助艺术展。那时候的扬州有四大名桥、八大寺庙("四桥烟雨八大刹"),景点多到要用抽签决定去哪玩("二十四景牙牌抽")。诗人特别提到几个地标:平山堂纪念欧阳修,观音阁香火旺盛,就像现在的网红打卡点。

中间部分(转折篇): 画风突然转变——原本热闹的茱萸湾宝塔烧毁了("宝塔烬"),天宁寺的老树只剩下猫头鹰啼叫("老桧呜鸱鸺")。诗人用"歌吹不是竹西路"这句特别巧妙,说当年杜牧笔下歌舞升平的扬州路,现在连音乐声都听不到了。

下半部分(现状篇): 导游带我们看衰败景象:西园里精美的假山倒在地上没人管("奇峰倒地无人收"),皇家石碑旁边长满野石榴("御碑亭角安石榴")。但诗人不忘提醒:扬州的文化底蕴很深,这里有编《文选》的昭明太子读书处,有董仲舒讲学的地方,就像现在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点睛之笔: 最后诗人独自去拜谒史可法墓("抠衣独拜史公墓"),在梅花岭上感慨万千。这个结尾特别打动人,就像游客在历史遗址前默默献花,把整首诗的怀古情绪推到高潮。

全诗最厉害的是用具体景物说历史:写盐商请文人吃饭("猩唇熊白赚一啜"),写商业街的泥泞小路("冲泥驴子行道周"),这些生动细节让三百年前的扬州就像在我们眼前。诗人不是在枯燥讲历史,而是带我们亲眼见证一座城的兴衰,最后落在"文化记忆永不消失"这个主题上,特别能引发现代人对城市历史的思考。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