绮罗香 秋雨

晚树沈烟,枯荷乱浦,一换一番秋信。
渍水庭阴,凉逼画罗衣润。
滴疏桐、此夜偏长,滞新菊、重阳刚近。
最萧条、铁马檐声,纸窗棋响落灯烬。
朝来芦絮似雪,望断濛濛影里,归飞鸿阵。
带湿征帆,还共暮潮难准。
剩空阶、蕉叶无多,恰添了、砌虫凄紧。
怕遥山、洗褪微黄,倦妆眉黛损。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描绘了一幅秋雨萧瑟的画卷,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传递出淡淡的愁绪。

上片从傍晚的雨景写起:烟雨笼罩树木,残荷散乱池塘,秋意随着雨水一次次加深。庭院积水阴冷,凉气透过华美衣衫。雨打梧桐的滴答声让夜晚显得格外漫长,新开的菊花被雨水困住——本该登高赏菊的重阳节近在眼前,却因秋雨变得冷清。最凄凉的是屋檐铁马(风铃)的声响,伴着纸窗边棋子的敲击声,直到灯花燃尽。这些细节生动表现了秋雨带来的寂寥感。

下片转到白天雨景:芦花如雪,雨雾中看不清南飞的雁群。潮湿的船帆随着晚潮起伏,行期难以确定。台阶旁残存的芭蕉叶上,蟋蟀的鸣叫因雨水显得更加凄切。结尾巧妙把远山比作女子:山色被雨水洗淡,像倦怠的女子懒得画眉。这个比喻将自然景物与人物情绪融为一体,暗示着词中人淡淡的忧伤。

全词像一组电影镜头,从不同角度拍摄秋雨中的景物,通过"铁马声""棋响""灯烬""砌虫"等声音细节,以及"洗褪微黄"的色彩变化,让读者仿佛置身雨境。虽然没有直接抒情,但每个画面都浸透着文人面对秋雨时特有的细腻感触。

蒋春霖

蒋春霖(1818~1868)晚清词人。字鹿潭,江苏江阴人,后居扬州。咸丰中曾官两淮盐大使,遭罢官。一生潦倒,后因情事投水自杀(一说仰药死)。早年工诗,中年一意于词,与纳兰性德、项鸿祚有清代三大词人之称,所作《水云楼词》以身遭咸丰间兵事,特多感伤之音,诗作传世仅数十首,称《水云楼賸稿》。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