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王少保遥伤周处士诗
冥漠尔游岱,凄凉余向秦。
虽言异生死,同是不归人。
昔余仕冠盖,值子避风尘。
望气求真隐,伺关待逸民。
忽闻泉石友,芝桂不防身。
怅然张仲蔚,悲哉郑子真。
三山犹有鹤,五柳更应春。
遂令从渭水,投吊往江滨⑴。
虽言异生死,同是不归人。
昔余仕冠盖,值子避风尘。
望气求真隐,伺关待逸民。
忽闻泉石友,芝桂不防身。
怅然张仲蔚,悲哉郑子真。
三山犹有鹤,五柳更应春。
遂令从渭水,投吊往江滨⑴。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是作者写给已故友人周处士的悼念之作,用平实的语言表达了生死相隔的哀伤和人生无常的感慨。
前四句直白地表达了生死两隔的无奈:友人已魂归泰山(古人对逝世的婉转说法),而自己还在人间漂泊。虽然生死不同路,但本质上都是"不归人"——生命终将消逝,谁也无法逃脱这个结局。
中间八句回忆了两人相识的往事:当年自己为官时,友人却选择了隐居山林。一个在官场奔波,一个在泉石间与自然为伴。没想到这样超脱尘世的人,也没能逃脱死亡的降临。这里用"芝桂"(象征高洁的植物)暗示友人品德高尚,却依然敌不过生死规律。
最后四句用典故寄托哀思:三山(传说中仙人居所)的鹤、五柳(陶渊明隐居处)的春色,都是对隐士生活的美好想象。但现实是,自己只能像古人吊祭屈原那样,在江边哀悼逝去的友人。
全诗没有华丽辞藻,而是用"怅然""悲哉"这样直白的词语,配合"鹤""柳"等清新意象,将对友人的怀念、对隐士生活的向往、对生命短暂的叹息融为一体。最打动人的是"虽言异生死,同是不归人"这句,用最朴实的语言道破了生命的本质——无论选择何种人生道路,死亡都是共同的终点。
庾信
庾信(513—581)字子山,小字兰成,北周时期人。南阳新野(今属河南)人。他以聪颖的资质,在梁这个南朝文学的全盛时代积累了很高的文学素养,又来到北方,以其沉痛的生活经历丰富了创作的内容,并多少接受了北方文化的某些因素,从而形成自己的独特面貌。